[实用新型]一种带行程显示的摩托车高架减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6101.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1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胡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九磊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嘉允启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3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228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架 弹性组件 减震 本实用新型 连接板 连接架 激光测距仪 行程显示 滑杆 摩托车 减震效果 减震行程 距离减小 压缩 固定杆 滑动 弹簧 受力 挤压 测算 | ||
一种带行程显示的摩托车高架减震,包括有连接板、第一减震架、第一激光测距仪、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减震架、第二激光测距仪;第一减震架与第二减震架通过一固定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受到挤压时,会向上压缩连接架之间与连接板之间的弹簧,从而可以使连接板和连接架之间的距离减小。此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动会推动滑杆进行压缩,进一步增大减震架的弹力,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减震架的减震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显示弹性组件的减震行程,结合减震受力,可以有效测算弹性组件的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摩托车高架减震。
背景技术
减震器(Absorber),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现有的高架减震器减震效果差,一般都是直筒式减震架,并且无法显示减震器的行器,不便于测算弹性组件的弹性是否合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行程显示的摩托车高架减震,它可以显示弹性组件的减震行程,结合减震受力,可以有效测算弹性组件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架,在第一减震架上安装有用于测量与连接板之间距离的第一激光测距仪;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架,在第二减震架上安装有用于测量与连接板之间距离的第二激光测距仪,第一激光测距仪和第二激光测距仪的数据输出端与摩托车仪表盘电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架与所述第二减震架通过一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架包括有两个第一连接叉杆;所述第一连接叉杆的下端包括有一用于固定摩托车车架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减震架包括有两个第二连接叉杆;所述第二连接叉杆的下端包括有一用于固定摩托车车架的第二连接通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上还设置有第三弹性组件、第四弹性组件以及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三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架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连接固定;所述第四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架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三弹性组件与所述第四弹性组件处于自然长度时,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动块中间存在一段长度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还包括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分别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滑动块连接固定;所述限位凸起还通过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铰接;所述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铰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受到挤压时,会向上压缩连接架之间与连接板之间的弹簧,从而可以使连接板和连接架之间的距离减小。此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动会推动滑杆进行压缩,进一步增大减震架的弹力,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减震架的减震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显示弹性组件的减震行程,结合减震受力,可以有效测算弹性组件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九磊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九磊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6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