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5184.0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8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印珉;耿韬;郑奇;许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台 底座 船舶驾驶室 螺帽 航行控制台 门板 螺柱 橡胶缓冲垫 便于安装 船舶驾驶 固定构件 限位套 晃动 排布 铁丝 自锁 松动 把手 船舶 驾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驾驶控制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第一控制台、第二控制台、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五控制台、第六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第一控制台、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六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把手,第一控制台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控制台的底部通过固定构件和橡胶缓冲垫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该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通过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第五底座、螺柱和螺帽的配合使用,使得控制台便于安装,同时利用限位套和铁丝,使得螺帽能够自锁,避免因船舶的晃动而导致螺柱松动影响驾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驾驶控制台技术领域,具体为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
背景技术
船舶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对船上的一些固定连接结构要有特殊的要求,以防止连接构件产生松动,现有的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中控制台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底座采用一体式设置不便进行安装,而且螺帽也不能够自锁,会存在松动的现象,导致控制台产生晃动,影响驾驶,且控制台在检修时门板容易晃动,不能够固定影响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具备控制台易于装配、固定螺帽能够自锁、便于检修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第一控制台、第二控制台、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五控制台、第六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所述第一控制台、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六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一控制台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控制台的底部通过固定构件和橡胶缓冲垫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且第一底座通过固定构件和橡胶缓冲垫与第二控制台的底部该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六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采用与第一控制台相同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固定连接,且第三控制台、第四控制台、第五控制台和第七控制台的底部均通过固定构件和橡胶缓冲垫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和第五底座,所述第六控制台的底部通过固定构件和橡胶缓冲垫与第五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和第五底座之间存在间隙是分开设置的,且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和第五底座的正面均开设有位于外侧的圆柱孔和位于内侧接地铜条安装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板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控制台内侧的门框,所述门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套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背面与第一控制台的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位于固定销一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杆延伸出固定架外部的底端卡接有卡扣,且把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固定杆外侧的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与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扣通过套装在固定杆上的拉簧与固定架的底部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位于固定销的一侧开设有内径与固定杆的外径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构件包括螺柱和螺帽,所述螺柱通过螺帽与第一控制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柱延伸出螺帽外部的顶端活动套接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内壁与螺帽的外壁活动套接,所述螺柱延伸出限位套外部的顶端固定套接有铁丝。
优选的,螺柱的中心处设置有矩形立柱,且螺柱通过矩形立柱与限位套卡接,所述限位套的内部开设有与矩形立柱的适配的矩形通孔,且限位套的内侧设置有轮廓与螺帽外部轮廓相适配的六角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船舶驾驶室航行控制台,通过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第五底座、螺柱和螺帽的配合使用,使得控制台便于安装,同时利用限位套和铁丝,使得螺帽能够自锁,避免因船舶的晃动而导致螺柱松动影响驾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5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侧推盖机构
- 下一篇:A60级隔声耐火电加热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