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蒸发源蒸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8879.1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林;张建华;李俊;蒋雪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4 | 分类号: | C23C14/04;C23C14/26;C23C14/28;B05B9/04;B05D1/02;B05D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源蒸镀 装置 | ||
1.一种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包括接受蒸镀材料的半成品基板(115,209)、带有第一匀布状镂空型孔(112)的第一掩膜板(113),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卷有柔性金属箔带卷筒(105和104)装有一条柔性金属箔带(101)作为蒸发料薄膜层的承载件,通过两个转向辊筒(106和107)转到两个加热电极辊筒(108和109)之间成一个平整的蒸发面,在该平面上或者是带有发热介质层的平板基片(201)用波峰涂(103)的方法,或者用印刷、或转印、或喷涂、或流延、或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一层蒸发料薄膜层(102,202)组成的面蒸发源,面蒸发源平面的两端加有两个电极(108和109,204和205)可以瞬间通电或者用电磁、或中频、或高频、或微波、或热辊方法来实现瞬间加热,瞬间把面蒸发源上的蒸发料薄膜层(102,202)全部蒸发到在它上面的半成品基板(115,209)上形成蒸发薄膜层(114,208),两者之间可以有一个带有第一匀布状镂空型孔(112)的第一掩膜板(113)组成一个面蒸发源的蒸镀系统,它可在高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低真空气氛下进行蒸发,并由多个蒸镀系统在一个真空系统内排列成行,接受蒸发料的半成品基板可按程序完成第一次蒸镀第一层蒸发薄膜层后再向前推进到下一个蒸镀系统进行下一层第二层蒸发薄膜层的蒸镀,形成一个完整的蒸镀线,每个蒸镀系统(501,502)边上有一个备用的面蒸发源波峰涂膜室(501-1,502-1)在大气或惰性气氛中完成蒸发料的波峰涂膜后来更换边上已蒸发完蒸发料的面蒸发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电磁、或中频、或高频、或微波、或热辊方法来实现瞬间加热的方法中,以热辊的蒸发方法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它由两个卷有柔性的金属箔带卷筒(405和404)的柔性的金属箔带(401)作为蒸发料薄膜层的承载件,它上面涂有蒸发料薄膜层(402)组成的面蒸发源,以稳定的速度通过高温的热辊(408),在热辊上面有接受蒸发镀层(414)的半成品样品基板(415),两者之间可以有一个带有第二匀布镂空型孔(412)的第二掩膜板(413),它们以柔性金属箔带(401)移动的同样的速度和柔性金属箔带(401)同步向前移动当蒸发料层经过高温热辊时会瞬间蒸发到基板(415)上形成接受蒸发镀层(414),组成一个面蒸发源热辊式瞬间蒸发的蒸镀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金属箔带(101,401)是厚度为0.01到0.1mm的不锈钢、或钼、或钨、或铝合金、或镍铬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金属箔带(101,401)两边的边上镶有一间隔窄条(1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发热介质层的平板基片中的基片是玻璃、或石英、或陶瓷的平板片,所述的带有发热介质层的平板基片中的发热介质是均匀的透明的导电膜、或金属导电膜、或非金属导电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蒸发源板的两端加有两电极(108和109,204和205)可瞬间通电在0.01秒到10秒之间达到足够高的温度把全部蒸发料蒸发到基板上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蒸发源蒸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峰涂的方法是对可溶化在有机溶剂或在水中的蒸发料,包括搀杂料,按比例溶成溶液放在一个能产生溶液波峰的波峰产生器中产生一高于溶液面的稳定的波峰,此波峰与波峰垂直方向移动的蒸发料薄膜承载件,即柔性金属箔带(101)或带有发热介质层的平板基片(201)的表面接触后在承载件上留下薄薄一层溶液,经红外灯(110)加热烘烤干燥后形成一均匀的蒸发料薄膜(102),其烘烤出的带溶剂气体被抽气系统(111)抽到溶剂回收装置进行溶剂回收,其厚度由溶液的浓度,承载片移动的速度和波峰的参数来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88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骨架
- 下一篇:一种耐高辐射机器人控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