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6141.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缸 活塞 活塞杆 悬置 固连 整车 大扭矩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 油气混合物 变速器 动力总成 惰性气体 滑动相连 空气弹簧 拉杆装置 连接安装 前副车架 大扭矩 后悬置 连接架 怠速 拉杆 优化 |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包括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压力缸、活塞杆、活塞为主体构成一种空气弹簧。压力缸为前后走向,压力缸内充有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压力缸的后端和立在变速器的右端上的连接架的右侧固连;活塞和压力缸滑动相连,活塞杆后端和活塞固连,活塞杆的前端和前副车架相连。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合理,连接安装容易,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的动力总成怠速右悬置悬下加速度过大问题,提高整车NVH感受;2.可以完美解决右悬置非线性刚度过小问题,从而优化整车NVH;3.因其非线性刚度能设计得非常大,因此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发动机后悬置拉杆耐久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地增多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整车的设计成本预算要求也越来越低,可是人们对整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更加优化的设计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右悬置拉杆布置是为了解决大扭矩动力总成在极限工况下限位问题,右悬置拉杆结构是重要零部件。
申请号 201320174882.4,授权公告号 CN 203186066 U,名称为“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包括大橡胶衬套及小橡胶衬套,大橡胶衬套与小橡胶衬套经过缩紧后与焊接支架过盈配合,即大橡胶衬套与小橡胶衬套之间通过焊接支架相连接,焊接直接采用偏心连接结构,其中:大橡胶衬套采用对称槽结构,大橡胶衬套包括第一外管,在第一外管内安装有第一减振橡胶,内管安装在第一减振橡胶的中间”。由于其和其它右悬置拉杆一样基本采用纯橡胶衬套结构,怠速时,因其有一定刚度,成为振动传递路径,造成NVH不佳,大扭矩时,非线性刚度受其橡胶材质所限,非线性刚度过低,不能完全限位动力总成位移,且经常大位移载荷疲劳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右悬置拉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包括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压力缸、活塞杆、活塞为主体构成一种空气弹簧。压力缸为前后走向,压力缸内充有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压力缸的后端和立在变速器的右端上的连接架的右侧固连;活塞和压力缸滑动相连,活塞杆后端和活塞固连,活塞杆的前端和前副车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的动力总成怠速右悬置悬下加速度过大问题,提高整车NVH感受;2.可以完美解决右悬置非线性刚度过小问题,从而优化整车NVH;3.因其非线性刚度能设计得非常大,因此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发动机后悬置拉杆耐久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技术。
作为优选,压力缸的后端和连接支架固连,连接支架的横截面主体呈U形, U形的上、下两边的自由端分别向上、下弯折,压力缸的后端通过这两个弯折部和连接架的右侧固连。进一步地优选,两个弯折部均设有两个通孔,压力缸的后端通过这两个弯折部利用螺栓结构和连接架的右侧固连。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连接架的下端和变速器的右端的后部固连。
作为优选,活塞杆的前端设有铰链衬套,活塞杆的前端通过铰链衬套和前副车架相连。本优选方案,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合理,连接安装容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合理,连接安装容易,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的动力总成怠速右悬置悬下加速度过大问题,提高整车NVH感受;2.可以完美解决右悬置非线性刚度过小问题,从而优化整车NVH;3.因其非线性刚度能设计得非常大,因此可以完美解决大扭矩发动机后悬置拉杆耐久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压力缸、活塞杆、活塞为主体所构成的空气弹簧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6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