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带隙微结构光纤的柔性定点光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3962.1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7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明;周桂耀;侯峙云;刘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N5/067 |
代理公司: | 44326 广州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疗 微结构光纤 耦合件 探头 带隙 一端连接 激光器 激光输入 纳米粒子 本实用新型 去离子水 人体深层 药物携带 泵浦源 病灶区 存储箱 空气孔 内包层 输送泵 粒子 危害性 穿过 传输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带隙微结构光纤的柔性定点光疗系统,包括第一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的一端连接有一带隙微结构光纤,所述带隙微结构光纤未与第一耦合件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二耦合件未与带隙微结构光纤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一光疗探头,柔性定点光疗系统还包括有激光器和粒子存储箱,将光疗探头插入至人体深层组织病灶区,通过输送泵将溶于医用去离子水中的纳米粒子传输至光疗探头内,激光器作为泵浦源,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依次穿过第一激光输入通道、带隙微结构光纤内的一内包层空气孔和第二激光输入通道,直至到达光疗探头,进行定点治疗的目的,大大减少通过药物携带纳米粒子的危害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点光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带隙微结构光纤的柔性定点光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疗技术大多是通过激光或辐射灯直接对人体病灶区域进行辐射光学疗法治疗,但目前医疗用的激光或辐射灯所发射的光波长在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有限,如408nm波长的光穿透深度仅1.0mm,633nm波长的光穿透深度仅6.33mm,705nm波长的光穿透深度仅7.5mm,808nm波长的光的穿透深度仅8.0mm,但是对于治疗一些深层组织的疾病并不是十分有效,尤其是目前一些重大疾病(如癌症,恶性肿瘤等)。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对人体其他组织器官伤害,往往采用组织病灶区定点用药的方式,通过光驱动疗法的让药物携带的特殊纳米粒子释放出某一些波长的光,从而实现药物性质的转化,并在病灶区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光驱动疗法主要是采用近红外激光(如980nm或808nm的激光)照射药物携带的掺杂纳米粒子(如NaYF4:Yb/Tm等),进而发射出紫外或是可见光,紫外和可见光再照射药物,使药物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病灶区所需的药物,从而直接作用病灶区。尽管近红外区的光波长相对于紫外及可见的光波长穿透深度大,但是由于其有限的穿透深度也是很难到达深层组织的病灶区。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带隙微结构光纤的柔性定点光疗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深入组织病灶区实现定点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对人体其他组织器官伤害,而且消除掺杂纳米粒子对人体危害的不确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基于带隙微结构光纤的柔性定点光疗系统,包括第一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粒子输入通道、第一激光输入通道和第一粒子输出通道;
所述第一耦合件的一端连接有一带隙微结构光纤,带隙微结构光纤内有一内包层空气孔与第一粒子输入通道相连通,带隙微结构光纤内有另一内包层空气孔与第一粒子输出通道相连通;
所述带隙微结构光纤未与第一耦合件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二耦合件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粒子输入通道、第二激光输入通道和第二粒子输出通道,带隙微结构光纤内与第一粒子输入通道相连通的内包层空气孔与第二粒子输入通道连通,带隙微结构光纤内与第一粒子输出通道相连通的内包层空气孔与第二粒子输出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耦合件未与带隙微结构光纤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一光疗探头,光疗探头内设置有一微流通道,微流通道的一端口与第二粒子输入通道相连通,微流通道的另一端口与第二粒子输出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粒子输入通道、带隙微结构光纤内与第一粒子输入通道相连通的内包层空气孔、第二粒子输入通道、微流通道、第二粒子输出通道、带隙微结构光纤内与第二粒子输出通道相连通的内包层空气孔和第一粒子输出通道形成一纳米粒子流通通道;
柔性定点光疗系统还包括有激光器和粒子存储箱,激光器作为泵浦源,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依次穿过第一激光输入通道、带隙微结构光纤内的一内包层空气孔和第二激光输入通道,直至到达光疗探头,纳米粒子通过溶于医用去离子水中存储于粒子存储箱内,粒子存储箱内还设置有输送泵,通过输送泵将溶于医用去离子水中的纳米粒子传输至光疗探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3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