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1289.X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5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张荣东;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谭雪婷;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膜 通孔 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 出光率 导光板 增光膜 聚光 雾度 光源 遮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膜上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扩散膜上均匀分布,所述通孔向远离光源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设置通孔,让光线更多地透过通孔到达下增光膜,既保证了扩散膜的聚光、遮盖作用使背光模组具有一定雾度,又根据导光板的出光方向增加了扩散膜上同方向光线的出光率,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背光源的快速发展和在移动通讯设备显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显示器以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广泛应用,对背光源中光学扩散薄膜的性能要求日趋提高,主要集中在提高亮度和照明均匀度上。
光源传播到导光板上通过网点结构从导光板射出到达扩散膜。目前背光源模组中,常用的导光板形状,如图7中楔形导光板的光传输示意图,光线从LED射出经导光板全反射或网点的折射等,最后从法线右侧射出。加大这部分光利用率是提高亮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要同时保证扩散膜的聚光能力和遮盖能力。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组,保证了扩散膜的聚光、遮盖作用,增加出光率,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包括:扩散膜,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膜上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扩散膜上均匀分布,所述通孔向远离光源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直径d为:0<d<30μ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壁光滑。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膜上的若干通孔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膜厚度为0.04-0.07mm。
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设于所述扩散膜结构下方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下方反射膜、光源组件及设于所述扩散膜结构上方的下增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下增光膜顶面设有若干棱镜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设置通孔,让光线更多地透过通孔到达下增光膜,既保证了扩散膜的聚光、遮盖作用使背光模组具有一定雾度,又根据导光板的出光方向增加了扩散膜上同方向光线的出光率,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扩散膜设同一长径比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光传播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扩散膜设不同长径比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光传播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现有扩散膜机构的背光模组光传播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现有导光板光传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通孔扩散膜结构,包括:扩散膜100,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膜100上的若干通孔110,所述通孔110在所述扩散膜100上均匀分布,所述通孔110向远离光源方向倾斜。
所述通孔110直径d为:0<d<3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1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发光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