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8233.2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学;谢名优;李春花;蔡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吴旭强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业城北郊工业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混合箱 第二热交换器 转轮 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 处理系统 高温气体 排气管道 有机废气 余热输送 浓缩 排放管 蓄热层 高温气体出口 冷却过滤装置 气体输送管道 余热利用设备 余热利用装置 浓缩气体 排放管道 燃烧装置 热量循环 循环连接 依次连接 有机气体 有效配合 运营成本 进热管 排出端 排热管 脱附 送入 | ||
1.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有以下结构,
有机气体浓缩装置: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混合箱(1)、冷却过滤装置(2)及浓缩转轮(3),所述浓缩转轮(3)通过进热管(31)、排热管(32)与第一热交换器(4)形成循环连接;
有机气体燃烧装置:具有气体输送管道(30)将浓缩转轮(3)中脱附后的浓缩气体送入第二混合箱(5),燃烧室(6)及蓄热层(7),蓄热层(7)设有排气管道(70),燃烧室(6)设有高温气体出口(63);
余热利用装置:具有第二热交换器(81)、第三热交换器(82)、余热输送管道(8)及第三混合箱(9),所述排气管道(70)经过第二热交换器(81)后进入排放管道(78),第三混合箱(9)排出端连接高温气体排放管(91),且高温气体排放管(91)经过第三热交换器(82),余热输送管道(8)依次经过第二热交换器(81)、第三热交换器(82)后进入余热利用设备(80);
所述高温气体出口(63)通过管道分别将高温气体输送至第一热交换器(4)、第三混合箱(9)中,高温气体经过第一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的气体进入第三混合箱(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过滤装置(2)与浓缩转轮(3)之间设有浓度检测探头(21),浓缩转轮(3)具有电机(38),电机(38)连接调速器(22),且浓度检测探头(21)与调速器(22)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箱(1)通过气体收集管(11)收集有机排放设备(10)所排放的有机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6)下方对接蓄热层(7),蓄热层(7)由若干并列布置的蓄热区(71)组成,第二混合箱(5)与各蓄热区(71)之间均设有进气管道(51)及阀门,第二混合箱(5)与各蓄热区(71)之间均设有回气管道(52)及阀门,且各蓄热区(71)分别对应一段排气管道(70)的支管,且支管上设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进气管道(51)及回气管道(52)均连接于蓄热区(71)底部,各排气管道(70)的支管均连接于蓄热区(7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6)设有燃烧头(60),燃烧室(6)连接溶剂雾化器(61),燃烧室(6)还设有新风入口(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6)与各蓄热区(71)之间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62)连接风机(64),且风机(64)设有转速控制器(65)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箱(5)外接高温气体管(5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体排放管(91)经过第三热交换器(82)后与排气管道(70)对接后再进入第二热交换器(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82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燃烧蓄热模块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气体燃烧后的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