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后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5828.2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2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蔺国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吊耳 第二连接部 安装槽 第一连接部 安装结构 电动车 螺纹孔 电动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螺栓 方便拆卸 固定吊耳 开口方向 使用寿命 轴向垂直 螺栓穿 嵌设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拨安装结构,包括车架、螺栓和吊耳,车架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吊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第一连接部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连接部开设有U形凹槽,U形凹槽的开口方向与螺纹孔的轴向垂直,螺栓穿设安装槽和U形凹槽固定吊耳和车架。使车架在安装后拨时,后拨通过吊耳进行安装,方便拆卸吊耳进行更换;另外,减少车架传递到后拨的振动,同时使后拨在自身重力下产生的振动减少,提高后拨安装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如今一些小型的电动自行车的车座往往都是采用支撑杆与车头连接起来。而使用者可以坐在车座上并开动电动自行车。
现有技术中的后拨安装一般是直接安装在车架上,由于后拨安装后会突出车架一部分,导致后拨在使用时容易刮蹭甚至碰撞,从而对后拨造成破坏,甚至严重时会损伤车架,导致车架无法使用,且车架是自行车的主体,更换或维修的费用都较高,因此,后拨使用的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电动自行车在使用时的速度较快,车架承受的振动也较多,而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后拨也需要承受车架的振动,导致后拨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导致后拨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提高后拨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后拨使用成本的一种电动车后拨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后拨安装结构,包括车架、螺栓和吊耳,所述车架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吊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后拨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螺纹孔的轴向垂直,所述螺栓穿设所述安装槽和U形凹槽固定所述吊耳和车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为7~9mm,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为3.5~4mm,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三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与第四端面呈阶梯状连接,所述安装槽的的底面与第四端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一侧端面为弧形面。
可选的,所述U形凹槽的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U形凹槽开口方向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9~10mm。
可选的,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U形凹槽开口方向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34~35mm。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使车架在安装后拨时,后拨通过吊耳进行安装,吊耳嵌设在车架的后叉部开设的安装槽内,同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吊耳与车架,方便拆卸吊耳进行更换;另外,吊耳的第二连接部设有U形凹槽,使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吊耳的第一连接部在安装后拨后,在吊耳受到后拨的重力和车架传递的振动作用时,U形凹槽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减少车架传递到后拨的振动,同时使后拨在自身重力下产生的振动减少,提高后拨安装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车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5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