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缸盖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8843.0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汶桦;田俊鹏;袁爽;沈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公孙鸿健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水套 发动机缸盖 水套 本实用新型 缸盖水套 连通管 燃烧室 发动机技术领域 冷却发动机 冷却排气 冷却效果 排气歧管 水套结构 汇合处 歧管 贴敷 制备 连通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缸盖水套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加工制备的技术问题。本发动机缸盖水套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燃烧室的第一主体水套和用于冷却排气歧管汇合处的第二主体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水套和所述第二主体水套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贴敷于排气歧管表面的条形连通管,每一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主体水套和所述第二主体水套。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缸盖水套的结构同时保障缸盖水套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气缸盖结构,集成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具有尺寸小、重量轻以及暖机时间短的优点,已成为汽油机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然而,将高温的排气歧管置于缸盖内,相当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多了一个热源,使本来已承受高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缸盖处境更加恶劣,因此需要合理设计缸盖的冷却水套,以保障发动机气缸内的气温合理分布,防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
为此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106089470;公告日:2016.11.09)中公开了一种集成排气歧管的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和气缸垫,气缸盖水套分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在上层水套位于排气歧管汇合区域上部设有与上层水套连通的上水套,在下层水套位于排气歧管汇合区域下部设有与下层水套连通的下水套,上水套和下水套相互对应,并包覆在所有排气歧管的外面,以提高集成排气歧管区域的冷却能力。
该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水套的冷却效果,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缸盖水套整体覆盖位于发动机进气侧的燃烧室和鼻梁区域以及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排气管道区域,这种全包裹式的水套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而且水套容积大,对整车散热器散热能力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缸盖水套的结构同时保障缸盖水套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燃烧室的第一主体水套和用于冷却排气歧管汇合处的第二主体水套,所述第一主体水套和所述第二主体水套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贴敷于排气歧管表面的条形连通管,每一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主体水套和所述第二主体水套。
采用条形连通管贴敷于排气歧管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包覆,显著减小了排气歧管区域的冷水套覆盖面积,不仅简化了缸盖水套的结构,便于水套的加工和制备,而且有效减小了水套的容积,有利于降低对散热器散热能力的要求;同时条形连通管连通第一主体水套和第二主体水套且数量为若干根,便于水流分别通过不同的条形连通管,使水流从第一主体水套流向第二主体水套以及水流从第二主体水套流向第一主体水套,有利于调节水流的流经途径,从而保障缸盖水套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发动机缸盖水套中,所述第二主体水套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上层水套用于贴敷于排气歧管汇合处的上部,所述下层水套用于贴敷于排气歧管汇合处的下部。第二主体水套的上、下两层设置,减小了排气歧管汇合处的水套覆盖面积,简化了缸盖水套的结构,同时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相互连通,有利于水流在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之间的流通,从而保障缸盖水套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发动机缸盖水套中,所述第一主体水套包括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下端连通有沿其轴向排列的4个环形管,每一所述环形管靠近所述第二主体水套一端均设有两个缺口,4个所述环形管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环形管、第二环形管、第三环形管和第四环形管。每一环形管对应一个气缸设置,具有4个环形管的缸盖水套适用于四缸发动机;环形管上两个缺口的设置,使环形管下端隔断,有利于第一主体水套沿水平管从右至左的水流速度调节,从而保障缸盖水套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8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气缸
- 下一篇:气缸盖、发动机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