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3673.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0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刚;陈战士;王校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舆县慧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任彬 |
地址: | 463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箱 传动轴 驱动电机 移栽装置 红薯秧 锥齿轮 左端 推杆 机架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 前端输出轴 插秧机构 工作效率 进给机构 前端设置 装置使用 后侧面 下侧面 行走轮 秧苗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该装置使用方便,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种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目前,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在红薯秧苗移栽时一般都是依靠人工工作。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低,而且体力劳动过于繁重,劳动时间长,不能即使保住墒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量大,效率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还包括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
所述的插秧机构包括凸轮、传动杆、定位轴、插秧轴、固定筒和弹性件,凸轮穿设在第一传动轴中部,传动杆在凸轮上方且传动杆左端与凸轮弧形表面接触,传动杆倾斜向右上方延伸,传动杆中部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轴,传动杆右端与插秧轴的上端连接,插秧轴倾斜向下并穿设在内有弹性件的固定筒中,插秧轴下端设置有夹持部,固定筒通过固定筒上设置的连接轴与机架的上侧连接;
所述的秧苗进给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轴、槽轮、转动轮、第二转动轴、托盘,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和转动轮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的上端,槽轮和托盘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转动轮和槽轮平行放置并啮合,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均连接在机架下侧,托盘上设置有沿其轴心圆周均布的扇形槽和在扇形槽内可供插秧轴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箱采用齿轮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形槽与槽轮上的槽口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形槽数量为12-15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部呈“V”型开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托盘中的扇形槽内放置红薯秧,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插秧机构和秧苗进给机构同时工作,插秧机构上的插秧轴将秧苗进给机构托盘上的秧苗插在土壤中,之后插秧轴回移完成移栽,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种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槽轮机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舆县慧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未经平舆县慧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3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墙移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