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G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8154.2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生;李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低折射率膜层 高折射率膜层 电极层 油墨层 明度 显示区域 依次设置 触摸屏 色差 光学胶层 四周边框 用户体验 油墨区域 整体显示 感应器 盖板 粘接 外部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GG触摸屏,包括用作盖板的第一玻璃和用作感应器的第二玻璃,第一玻璃的面向所述第二玻璃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位于四周边框位置的油墨层,第二玻璃的面向第一玻璃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和电极层,电极层利用光学胶层粘接至油墨层。该第一高折射率膜层和第一低折射率膜层能够提高第一玻璃及其上的油墨层的明度,并且该第二高折射率膜层和第二低折射率膜层能够降低第二玻璃及其上的电极层展现到外部的明度,也就是降低显示区域的明度,上述两方面配合起来,就能够降低熄屏状态下显示区域和油墨区域的色差,提高其整体显示出来的效果,增强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GG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各种产品中广泛应用,其中以电容式触摸屏的应用最为广泛。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多种多样,每种结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因此不同结构的触摸屏会应用在不同的产品上面。其中,GG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以其高可靠性、优越的光学特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的中控台上。
但是,GG结构的触摸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其厚度较高,但汽车上所用的显示设备对厚度的要求并不像移动终端那样高,因此问题不大,GG触摸屏还存在一个缺点,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GG触摸屏熄屏状态的示意图,可见其显示区域101和油墨区域102颜色不一致,从整体上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体验,其原因如下:衡量色差的公式为△E的值越小,两者的颜色越接近,分别测试油墨区域和显示区域的L、a*和b*的值(a*代表绿红坐标,b*代表蓝黄坐标。L、a*和b*组成了空间颜色坐标体系),就能够计算出这种色差值,GG触摸屏为了追求产品的高可靠性,盖板玻璃采用六面钢化工艺的小片制程,这种制程的油墨只能采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边框油墨的制作,丝印黑色油墨的L在25~26.5之间,a*在-1~1之间,b*在-1~1之间,调整其中的任意一个参数,其他两个参数都会随之改变,例如:利用掺入的白色油墨将L调整至28时,就会变成灰色,此时a*或者b*就会远超出±1,而这是不能允许的。另外,显示区域的L在28~30之间,由于显示区域存在ITO膜层,且对ITO膜层的厚度有一定范围的要求(在22nm~50nm之间),因此显示区域的L值是无法降低的,且显示区域的a*、b*值和ITO膜层厚度有较大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GG触摸屏,能够降低熄屏状态下显示区域和油墨区域的色差,提高其整体显示出来的效果,增强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GG触摸屏,包括用作盖板的第一玻璃和用作感应器的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的面向所述第二玻璃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位于四周边框位置的油墨层,所述第二玻璃的面向所述第一玻璃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利用光学胶层粘接至所述油墨层。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为1.7至2.5。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为1.37至1.52。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膜层为氮化硅膜层或氧化钛膜层。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膜层为氧化硅膜层或氟化镁膜层。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电极层为ITO层。
优选的,在上述GG触摸屏中,所述光学胶层为OCA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8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