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箱旋转轴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8803.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6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密封结构 密封透盖 柔性组合 机械密封动环 旋转轴机械 齿轮箱 旋转轴 机械密封技术 安装方便 表面开设 机械密封 密封能力 密封效果 密封形式 柔性密封 外侧设置 轴承座 开箱 磨损 装配 维修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箱旋转轴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结构,属于机械密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外圈装配有机械密封动环,机械密封动环的外侧设置有密封透盖,密封透盖的一侧设置有箱体轴承座,所述的密封透盖的表面开设有轴密封圈沟槽,轴密封圈沟槽内安装有轴密封圈。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形式,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不复杂、成本较低、安装方便,采用机械密封在外、柔性密封在内,改变密封能力,也可对轴密封圈的磨损进行补偿,在保证良好密封效果的同时,简化密封结构,减少开箱维修频次,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齿轮箱旋转轴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高速发展,齿轮箱作为重要的调速变扭装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恶劣,这就对齿轮箱的各项性能要求的更加严格。齿轮箱旋转轴轴端的密封装置是防止齿轮箱内部的润滑油向外界泄漏的主要措施,其可靠性、维修性、成本等,直接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维护周期和维护成本。单纯使用机械密封,要想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结构及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同时装配困难,价格也比较昂贵。使用油封,其与轴直接接触,环境中的粉尘、杂质对密封性能及使用寿命影响较大,并且密封件的磨损只能通过更换得以补偿。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齿轮箱旋转轴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结构,该装置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解决单纯使用机械密封的结构、工艺、安装等复杂问题及价格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使用油封的受环境影响及磨损补偿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轮箱旋转轴机械与柔性组合密封结构,包括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外圈装配有机械密封动环,机械密封动环的外侧设置有密封透盖,密封透盖的一侧设置有箱体轴承座,所述的箱体轴承座的内侧开设有箱体回油通道,密封透盖的表面还设置有集油腔,集油腔的一侧连通有密封透盖回油通道,所述的密封透盖回油通道的另一侧延伸至密封透盖与机械密封动环装配形成的空腔中,集油腔的另一侧与箱体回油通道连通,密封透盖的内侧安装有机械密封静环;
所述的密封透盖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控制环腔,密封圈控制环腔的一侧连通有轴密封圈控制油路通道,所述的轴密封圈控制油路通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箱体轴承座上,通至箱体内部,与齿轮箱润滑系统相连,另一部分位于密封透盖上并与密封圈控制环腔连通,所述的密封透盖的表面开设有轴密封圈沟槽,轴密封圈沟槽内安装有轴密封圈,轴密封圈的内环面与旋转轴的表面接触,所述的轴密封圈的外环面与密封圈控制环腔中的压力油液接触,密封透盖的表面还开设有静密封沟槽,所述的静密封沟槽内安装有静密封圈,静密封圈垫装在箱体轴承座与密封透盖止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透盖采用剖分结构,由上半密封透盖和下半密封透盖组成,上半密封透盖和下半密封透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分面螺栓,分面螺栓的外圈依次套装有分面垫圈和螺母,分面螺栓依次贯穿上半密封透盖和下半密封透盖并与螺母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透盖的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孔,孔的内圈插装有箱体连接螺栓,箱体连接螺栓与密封透盖的连接处垫装有连接垫圈,密封透盖通过箱体连接螺栓与箱体轴承座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械密封动环为焊接件,由甩油翅片和固定套固定焊接制成,固定套的外圈开设有拆卸卡槽,机械密封动环与旋转轴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轴承座上的轴密封圈控制油路通道与密封透盖上的轴密封圈控制油路通道相互连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8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内齿圈与底板和直内齿轮定位优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开合式充油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