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5440.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0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闵强利;刘方;冀功祥;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2 | 分类号: | B63G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 油箱 液压油 浮力调节 内腔中 外皮囊 负压 排油 拉绳位移传感器 气压检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 位移传感器 负压作用 气体压力 腔体形成 实时测量 移动行程 运行动作 排油口 油箱体 中拉绳 伸长 伸缩 抽回 回油 油抽 收缩 抽出 | ||
1.一种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体(1)、波纹囊(2)、气压检测单元(4)和拉绳位移传感器(5);
所述油箱体(1)两端开口处分别密封安装油箱体上端盖(3)和油箱体下端盖(9);所述波纹囊(2)设置在所述油箱体(1)内部,所述波纹囊(2)的外径与所述油箱体(1)的内径一致;所述波纹囊(2)的开口端与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固接,使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与波纹囊(2)的内腔形成密封腔体;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上设置有与该密封腔体连通的充/排气口(10)以及用于实时检测波纹囊(2)内气体压力的气压检测单元(4);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5)通过拉绳安装板(6)固定在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上,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5)的拉绳与波纹囊(2)内底面相连,用于测量所述波纹囊(2)的移动行程;
在所述油箱体下端盖(9)与波纹囊(2)封闭端之间的密封腔体内充有液压油;所述油箱体下端盖(9)上设置有排油口(11)和回油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面向波纹囊(2)内腔的一侧端面上具有内部中空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的外径与所述波纹囊(2)的内径一致,所述圆柱凸台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波纹囊(2)压缩至最短时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囊(2)封闭端的底板的硬度保证其在设定轴向压力范围内不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下端盖(9)的排油口(11)内部通过过滤网压环(8)压装有过滤网(7)。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纹囊内油箱排油时,通过所述油箱体上端盖(3)上的充/排气口(10)向波纹囊(2)内腔中充气,充气过程中,所述气压检测单元(4)实时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当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停止充气;然后启动外部执行元件通过排油口(11)向通过管路与排油口(11)相连的外皮囊中排油;所述波纹囊(2)在内腔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油箱体下端盖(9)所在端移动;所述波纹囊(2)移动过程中,所述气压检测单元(4)实时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当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超出设定范围时,通过充/排气口(10)向波纹囊(2)内腔中充气,使所述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同时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5)实时测量波纹囊(2)的移动行程,达到设定行程后关闭执行元件停止排油;
所述波纹囊内油箱回油时,通过油箱体上端盖(3)上的充/排气口(10)将波纹囊(2)内腔中的气体抽出,抽气过程中,所述气压检测单元(4)实时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当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负压值后停止抽气;所述波纹囊(2)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同时将外皮囊中的液压油抽回;所述波纹囊(2)收缩过程中,所述气压检测单元(4)实时检测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当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超出设定负压范围时,通过充/排气口(10)将波纹囊(2)内腔中的气体抽出,使所述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保持在设定负压范围内;同时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5)实时测量波纹囊(2)的移动行程,达到设定行程后停止抽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力调节用波纹囊内油箱,其特征在于:当在负压作用下不能将所述外皮囊中的油抽回时,启动外部执行元件将外皮囊的液压油抽回;采用执行元件进行回油过程中,使所述波纹囊(2)内的气体压力保持在设定负压范围内,同时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5)实时测量波纹囊(2)的移动行程,达到设定行程后关闭执行元件停止回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54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形无人潜航器
- 下一篇:舰用泄压型防护液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