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惯性驱动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9995.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3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灵;吴志永;吴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东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4800 四川省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动齿轮 齿轮 本实用新型 装配 保护罩 惯性驱动 橡胶材料 铆压 注塑 机械传动领域 延长使用寿命 驱动齿轮 橡胶注塑 花键孔 驱动轴 花键 上罩 适配 罩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惯性驱动齿轮,涉及机械传动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装配齿轮和推动齿轮,所述装配齿轮和推动齿轮通过橡胶材料注塑为一体,所述推动齿轮上罩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住橡胶材料及推动齿轮,并铆压在装配齿轮上,所述推动齿轮内设置有花键孔,用于与驱动轴上的花键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将装配齿轮和推动齿轮通过橡胶注塑为一体,并通过保护罩将两者铆压在一起,使其成为更加牢固的整体,提高驱动齿轮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高转速电机旋转的惯性,通过电动机转轴上的花键及与之相配的零件,完成启动电机与发动机啮合与分离的电动机的驱动齿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惯性驱动齿轮。
背景技术
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动装置。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组成分为两部分:定子与转子。其中定子包括:主磁极、机座、换向极、电刷装置等。转子包括: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轴和风扇等。其中电动机定子提供磁场,直流电源向转子的绕组提供电流,换向器使转子电流与磁场产生的转矩保持方向不变。
直流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是指对励磁绕组如何供电、产生励磁磁通势而建立主磁场的问题。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永磁、他励和自励三类,自励又分为并励、串励和复励三种。其中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无联接关系,而由其他直流电源对励磁绕组供电。并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相并联,作为并励电动机来说,励磁绕组与电枢共用同一电源。串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后,再接于直流电源,这种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就是电枢电流。复励直流电机有并励和串励两个励磁绕组,若串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与并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方向相同称为积复励。若两个磁通势方向相反,则称为差复励。
无论是上面哪一种励磁方式的直流电动机,其驱动方式都与电磁力有关,直流电动机通过电磁力作用,完成起动机驱动齿与发动机飞轮的啮合与分离。这种驱动方式需要电磁开关和单向离合器。由于直流电动机里面存在电磁开关和单向离合器,就会使整个直流电动机零部件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大,耗材增多,成本增高;而电磁开关、单向离合器本身也易出故障,从而造成整个直流电动机易出故障。
公开号为CN201234174,公开日为2009.05.0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直流电动机,包括定子和永磁转子,其特征是:所述定子均匀设置9个磁极,与其对应的永磁转子设置10个磁极。该专利文献将定子设置9个磁极,永磁转子设置10个磁极,相较于传统直流电动机采用9个磁极的定子和8个磁极的永磁转子相配合的设计,虽然可以适当提高电机效率。但是,其驱动方式始终是依靠电磁力来实现的,即需要电磁开关和单向离合器来驱动,具有整机零部件多、体积大、重量大、耗材多、成本高的缺点;而电磁开关、单向离合器本身易出故障,从而整机容易出故障。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12月14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02076913U,名称为“直流电动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枢、与电枢过盈配合的转轴、套在转轴外壁与转轴滑动连接的推动齿轮、套在推动齿轮上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一端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与驱动齿轮注塑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靠高速旋转的惯性将起动机飞轮甩出,从而减少了一般起动机所需要的电磁开关和单向离合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材少、成本低、故障率低的特点。
但是该技术的驱动齿轮,在实际工作时,可靠性较低,驱动齿轮退回时,会造成推动齿轮与装配齿轮两者之间的分离,存在二者脱落、打滑的情况,且该技术依靠推动齿轮端面与装配齿轮中摩擦面间的摩擦力传递力矩,可靠度相对较差,且驱动齿轮中橡胶件易磨损,寿命相对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东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山东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9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