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8161.1 | 申请日: | 201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5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佳;刘琳;白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锅炉 热电联产装置 柴油发电机 舰船柴油机 蒸汽发电机 水换热器 蒸汽 余热 余热回收装置 制冷机 本实用新型 烟气输送管 固定连通 能源消耗 热电联产 输热管道 运行成本 储水箱 冷热水 排气管 输出端 舰船 柴油 消耗 发电 能源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余热锅炉、水换热器、蒸汽发电机、蒸汽制冷机、余热回收装置和储水箱,柴油发电机与余热锅炉之间安装有输热管道,余热锅炉与水换热器之间安装有烟气输送管,且水换热器的一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该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通过设置蒸汽发电机对余热锅炉输送来的蒸汽进行充分利用,使得蒸汽发电机能够进行发电,从而方便供给舰船进行使用,且减少柴油发电机内部柴油的消耗,减少运行成本,且通过蒸汽制冷机配合余热回收装置能够产生冷水与热水,方便舰船上的船员进行冷热水的使用,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又称汽电共生,是利用热机或发电站同时产生电力和有用的热量。
热电联产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包括供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总能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不同品质的能量进行梯级利用,温度比较高的、具有较大可用能的热能用来被发电,而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能则被用来供热或是制冷。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减少了碳化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热电联产系统在科学用能和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指导下,可以实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是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
而现有的舰船上缺少相应的热电联产能源利用技术,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以及流失,造成能源不能合理利用,从而造成舰船内部柴油量消耗较大,造成运行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具备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舰船上缺少相应的电联产能源利用技术,造成能源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造成柴油消耗较大,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余热锅炉、水换热器、蒸汽发电机、蒸汽制冷机、余热回收装置和储水箱,所述柴油发电机与余热锅炉之间安装有输热管道,所述余热锅炉与水换热器之间安装有烟气输送管,且水换热器的一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余热锅炉的外侧输出端固定连通有蒸汽输送管,且蒸汽输送管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电机外侧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蒸汽制冷机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冷凝水输出管,且蒸汽制冷机通过冷凝水输出管与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外侧固定连通有热能输送管,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外侧的热能输送管与储水箱的顶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换热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热水输送管,且热水输送管的另一端与蒸汽制冷机的一输入端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柴油发电机的外侧与蒸汽发电机的外侧均安装有输电端。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电机的外侧固定连通有蒸汽管,且蒸汽管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一端与蒸汽制冷机的一输入端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蒸汽制冷机的一输出端口固定连通有热水输出管,且热水输出管的另一端与储水箱的输入接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舰船柴油机余热的热电联产装置,通过设置余热锅炉对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热能进行直接利用,柴油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带有高热能的烟气,余热锅炉接收这些高热能的烟气,通过内部的设备对热能进行利用,且排除带有低温的烟气至水换热器中,通过水换热器对低温的热能进行利用,使得热能的利用率提高,减少热能的流失,使得热能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81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轴油封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装置的补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