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1010.3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5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斌;张豪;王盛;冯冰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围外板 车身结构 半承载式车身 本实用新型 车顶盖 车架 封板 微型电动汽车 弧形状结构 碰撞安全性 整体冲压式 玻璃框架 车门框架 对称布置 风挡玻璃 后围内板 后翼子板 向上延伸 下横梁 延伸 后胎 车身 包围 覆盖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包括对称布置在两侧的整体冲压式的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上形成侧后玻璃框架,车门框架以及与车后胎相适应的车后翼子板安装弧形状结构,所述的侧围外板的顶部之间车顶盖,所述车顶盖的下方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车架封板总成,所述车架封板总成将车身的底部覆盖并延伸到车前端后向上延伸将车前端包围至风挡玻璃下横梁处,而后端延伸到后围内板处。本实用新型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相对于现有微型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而言,碰撞安全性更好,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低端纯电动乘用车一般采用框架式白车身加塑料外蒙皮的结构,这种结构制造成本低,但是强度较差,且生产一致性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采用骨架和塑料外蒙皮的结构,外覆盖件全部为塑料件,在碰撞损坏后只能更换,无法像钣金件一样可进行修理,而且整车车身强度全部靠骨架提供,覆盖件不能参与到吸能中去,碰撞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微型电动汽车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包括对称布置在两侧的整体冲压式的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上形成侧后玻璃框架,车门框架以及与车后胎相适应的车后翼子板安装弧形状结构,所述的侧围外板的顶部之间车顶盖,所述车顶盖的下方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车架封板总成,所述车架封板总成将车身的底部覆盖并延伸到车前端后向上延伸将车前端包围至风挡玻璃下横梁处,而后端延伸到后围内板处。
在所述的车架封板总成在对应车门框架的位置形成一个凸起的矩形状体结构,所述矩形状体结构前端的车架封板形成驾驶区封板,后端形成后备箱封板。
所述的车顶盖的顶表面上沿轴向形成加强凸棱,所述加强凸棱的前后端为流形型结构。
所述侧围外板在车风挡玻璃侧形成A柱结构,以与A柱内板相连接。
所述侧围外板的车门框架的上端相对于底端自A柱向后向内倾斜延伸后再向外延伸,与侧后玻璃框架相接。
本实用新型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相对于现有微型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而言,碰撞安全性更好,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1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自卸半挂车高强度纵梁
- 下一篇:车身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