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90714.7 | 申请日: | 2018-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金钢;张秋佳;韩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顶块 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旋翼支架 防护板 固定块 固定筒 内侧壁 梯形槽 外侧壁 圆柱筒 阻挡物 插杆 卡块 旋翼 压板 装配 增强保护装置 保护能力 圆柱槽 移动 受力 移出 左端 防护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包括主体和旋翼支架,旋翼支架的外侧壁装配有防护板,防护板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侧壁装配有圆柱筒,圆柱筒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圆柱槽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顶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顶块、卡块、梯形槽、压板和插杆的结构,当无人机上防护用的固定块处以较大的力与阻挡物碰撞时,压板受力向内侧移动,通过插杆和梯形槽的配合,令卡块从顶块内移出,进而令顶块在第一弹簧的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无人机继续撞在阻挡物上,增强保护装置的保护能力,令无人机难以在碰撞中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社会,无人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拥有并使用,其主要使用目的为拍照或摄影,而人们在使用无人机时,往往会因为操作不当等原因,对无人机造成损坏,常见的损坏部位即为无人机的旋翼处,因此,人们对旋翼处装有保护装置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无人机的功率等原因,保护装置必须较轻,也因此,令其只能对较轻的碰撞进行防护,当无人机速度较快,碰撞的力较大时,则无法很好的对无人机的旋翼进行保护,如果能够设计一种在碰撞的力较大时,依旧能够对无人机起到较好保护功能的装置,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包括主体和旋翼支架,且旋翼支架共有六个,六个所述旋翼支架通过连接杆均匀分布在主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旋翼支架的外侧壁装配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装配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壁左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右侧壁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顶块,所述放置槽的内腔后侧壁开设有第一圆柱槽,所述第一圆柱槽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的前端插入到顶块内,所述卡块的左侧壁开设有梯形槽,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圆柱槽,所述第二圆柱槽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插杆,且插杆贯穿固定块并插入到梯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翼支架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防护板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螺纹块,且螺纹块螺接在螺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杆的外端前侧壁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二防护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梯形块。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筒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上侧壁固定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半球块,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插孔,且半球块卡在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及其连接的结构共有六组,六组所述防护板及其连接结构分别装配在六个旋翼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顶块、卡块、梯形槽、压板和插杆的结构,当无人机上防护用的固定块处以较大的力与阻挡物碰撞时,压板受力向内侧移动,通过插杆和梯形槽的配合,令卡块从顶块内移出,进而令顶块在第一弹簧的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无人机继续撞在阻挡物上,增强保护装置的保护能力,令无人机难以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的防护板的底视图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0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消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敏复合式入水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