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8359.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1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田然;李泓;张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2 | 分类号: | B01J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亚南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汽管 进水管 自动控制添加装置 自动造粒装置 称量单元 锐夹角 筒体 造粒 本实用新型 系统稳定性 监控系统 装置设置 成球率 出料端 返料量 进料端 进料量 投料量 下筒壁 总物料 返料 蒸汽 关联 岗位 | ||
1.一种自动造粒装置,包括筒体、相对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汽管和进水管,其均从所述出料端伸入至所述筒体内部,并且所述进汽管的出汽端和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均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所述进汽管、进水管与所述筒体的下筒壁的间距均为10-12mm,且所述进汽管、进水管与水平线的锐夹角均为30-40°,所述筒体的轴线与水平线的锐夹角为2-3°,且所述进料端高于所述出料端;
称量单元和自动控制添加装置,所述自动控制添加装置分别与所述称量单元、进汽管和进水管连接,以分别控制从所述称量单元进入所述进料端的进料量及进入所述筒体内的进汽量和进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汽管的出汽端且沿其轴向在其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喷嘴,相邻喷嘴的间距为500-800mm;
沿所述进水管的轴向,在所述进水管上间隔设置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所述筒体的下筒壁,以向物料层上喷洒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6-8mm,相邻出水孔的间距为90-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管的出汽端和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均距离所述筒体的进料端800-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添加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重量联锁控制系统和流量联锁控制系统,所述重量联锁控制系统与所述称量单元连接,所述流量联锁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汽管上的气体调节阀连接及所述进水管的液体调节阀连接,以将所述称量单元上的物料重量反馈至所述重量联锁控制系统,并由所述重量联锁控制系统反馈至所述流量联锁控制系统,从而由所述流量联锁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气体调节阀和液体调节阀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汽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进汽管上;
水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气口和出料口,靠近所述出料端且相对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上筒壁上,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筒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滚带,固定于所述筒体上;
托架,与所述滚带连接,以支撑所述筒体;
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轮带、减速机、主轴小齿轮,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传动轮带运动,再通过所述减速机将能量传动给所述主轴小齿轮;
大齿轮,固定于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传动装置中的主轴小齿轮相齿合,从而带动所述大齿轮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83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