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区分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微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2747.2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科立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58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单元 入射光 右旋偏振光 左旋偏振光 石墨烯层 微纳结构 基底层 本实用新型 吸收光谱图 磁偶极子 电偶极子 使用寿命 微纳光学 最大吸收 直射 反射 吸光 吸收 嵌入 申请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纳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区分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微纳结构,通过采用基底层、手性单元和石墨烯层相结合的手段,将手性单元嵌入基底层中,手性单元同时与石墨烯层和基底层接触,利用石墨烯层的强吸光能力,将入射光最大吸收至手性单元,减少入射光的反射,同时也避免入射光直射到手性单元而减少手性单元的使用寿命。手性单元在吸收了通过石墨烯层的入射光后在手性单元上形成不同形式的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从而对入射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产生不同的吸收,从而实现对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区分,通过分析本申请实施例微纳结构的吸收光谱图即可判别入射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种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区分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微纳结构。
背景技术
偏振光是电矢量相对于传播方向以一固定方式振动的光。按电矢量末端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轨迹,偏振光主要分为线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按照传播方向又分为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目前可以通过检偏器判别自然光和偏振光,但在实验中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肉眼和检偏器无法辨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无法区分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区分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微纳结构,所述微纳结构由下及上依次包括:基底层、手性单元和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平铺于所述基底层上;所述手性单元不少于1个;所述手性单元上表面与石墨烯层相连接,下表面嵌于所述基底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单元为形状相同的金属结构按手性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结构为手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单元为手性金属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排布形状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层为两层或者三层石墨烯叠加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层为石墨烯条等间距排布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为半导体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基底层、手性单元和石墨烯层相结合的手段,将手性单元嵌入基底层中,手性单元同时与石墨烯层和基底层接触,利用石墨烯层的强吸光能力,将入射光最大吸收至手性单元,减少入射光的反射,同时也避免入射光直射到手性单元而减少手性单元的使用寿命。手性单元在吸收了通过石墨烯层的入射光后在手性单元上形成不同形式的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从而对入射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产生不同的吸收,从而实现对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区分,通过光分析本申请实施例微纳结构的吸收光谱图即可判别入射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种类。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微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手性金属结构的手性排布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手性金属结构的手性排布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微纳结构分别对于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吸收光谱图。
图中:1、基底层;2、手性单元;3、石墨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科立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科立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2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滤波器的驱动电路及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手动压接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