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2622.X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宝;李全坤;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王运佳;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极 弯曲部 主体部 基板 顶盖板 支撑板 第一电极 电极组件 顶盖组件 二次电池 壳体 弯折 延伸 本实用新型 方向延伸 构件连接 基板设置 基板沿 回折 外端 收容 垂直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以及集流构件。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主体部沿横向的一端延伸。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于顶盖板的第一电极端子,顶盖板连接于壳体。集流构件连接第一极耳和第一电极端子。集流构件包括基板和支撑板,基板设置于主体部沿横向的一侧并沿垂直于横向的方向延伸,支撑板从基板沿纵向的外端延伸并回折到基板的远离主体部的一侧。支撑板包括弯曲部和连接部,弯曲部与基板相连并弯折为弧形,连接部从弯曲部的远离基板的一端延伸;第一极耳连接于连接部并沿着弯曲部的表面弯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壳体、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在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中,通常先将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到集流构件,然后在弯折集流构件和极耳,以减小集流构件和极耳占用的空间。但是,集流构件容易在弯折处形成尖角,当二次电池震动时,所述尖角容易刺破极耳,进而减小极耳的过流能力,影响二次电池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避免极耳破裂,保证极耳的过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以及集流构件。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主体部沿横向的一端延伸。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于顶盖板的第一电极端子,顶盖板连接于壳体。集流构件连接第一极耳和第一电极端子。集流构件包括基板和支撑板,基板设置于主体部沿横向的一侧并沿垂直于横向的方向延伸,支撑板从基板沿纵向的外端延伸并回折到基板的远离主体部的一侧。支撑板包括弯曲部和连接部,弯曲部与基板相连并弯折为弧形,连接部从弯曲部的远离基板的一端延伸;第一极耳连接于连接部并沿着弯曲部的表面弯折。
连接部与基板之间留有第一间隙。优选地,沿远离弯曲部的方向,第一间隙逐渐减小。进一步优选地,连接部的远离弯曲部的一端与基板接触。
支撑板为两个且分别从基板沿纵向的两端延伸,两个支撑板相对弯折。沿纵向,两个支撑板的连接部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集流构件还包括端子连接板,端子连接板垂直于基板并连接第一电极端子和基板。
弯曲部的截面为扇形。
基板和支撑板整体形成。
第一极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主体部沿横向的一端延伸,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远离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并沿着弯曲部的表面弯折,第三部分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且固定于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弯折支撑板和第一极耳时,本申请在支撑板的弯折处形成弧形的弯曲部,因此,第一极耳与弯曲部之间的接触面比较平滑,不存在尖角,从而降低第一极耳被刺破的概率。同时,第一极耳沿着弯曲部的弧形表面弯折,可以降低第一极耳在弯折处的应力集中,避免第一极耳断裂,保证第一极耳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断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极片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分解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剖视图。
图6为图5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在成型过程中的一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的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2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 下一篇:螺旋式弹簧供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