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夹头扎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3666.6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吉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物夹 带夹 头扎 车辆管线 带体 本实用新型 弹性开口夹 连接带体 有效解决 夹物 扎带 美观 | ||
一种带夹头扎带,包括扎带头和带体,所述带体与扎带头的一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夹物夹,所述夹物夹是弹性开口夹,所述夹物夹设于扎带头连接带体的对应端,且夹物夹与扎带头一体而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夹头扎带,有效解决车辆管线安装不能同时同处满足扎带和夹物的问题,以适应不同的车辆管线要求,以提高美观视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扎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带夹头扎带。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电气化及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特别是车辆的EMS系统越来越精量化、安全化,车辆应用的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电子元件有防电子信号干扰的要求,这给车辆管线的安装固定带来了一定要求,目前,传统的扎带仅能达到固定的需求,无法满足现代车辆管线固定安装的新要求,使得在使用传统扎带固定时需要多车体内部多打固定孔,导致车身损坏和车辆管线的凌乱,给人已不美观视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夹头扎带,有效解决车辆管线安装不能同时同处满足扎带和夹物的问题,以适应不同的车辆管线要求,以提高美观视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夹头扎带,包括扎带头和带体,所述带体与扎带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扎带头设有锁扣,所述带体布满齿条,所述带体插接在锁扣内,通过齿条与锁扣卡合固定,还包括夹物夹,所述夹物夹是弹性开口夹,所述夹物夹设于扎带头连接带体的对应端,且夹物夹与扎带头一体而成。
具体地,所述夹物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于扎带头上下方。
具体地,所述锁扣6位于扎带头1一侧设有一缺口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扎带头与夹物夹一体而成的方式,减少了生产成本,且夹物夹为弹性开口夹,能更好的固定不同的车辆管线,减少凌乱视感,提升美观视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细节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1.扎带头;2.带体;3.夹物夹;4夹臂;5.缺口;6.锁扣;7.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带夹头扎带,包括扎带头1和带体2,所述带体2与扎带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扎带头1设有锁扣6,所述带体2布满齿条7,所述带体2插接在锁扣6内,通过齿条7与锁扣6卡合固定,还包括夹物夹3,所述夹物夹3是弹性开口夹,所述夹物夹3设于扎带头1连接带体2的对应端,且夹物夹3与扎带头1一体而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扎带头1与夹物夹3一体而成的方式,减少了生产成本,且夹物夹3为弹性开口夹,在扎带头1上设置锁扣6,在带体2上设置齿条7能更好的实现扎带的固定功能,弹性开口夹能更好的固定不同材料制成的车辆管线,减少凌乱视感,提升美观视感。
具体地,所述夹物夹3包括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4,所述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4相对设置于扎带头1上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在扎带头1上方设有一个第一夹臂4,在扎带头1下方相对位置设有两个第二夹臂4,此外,还可以在扎带头1上方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夹臂4,在扎带头1下方设置一个第二夹臂4,这样能更好的应对不同材料、不同尺寸、不同走向的车辆管线所需要安装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锁扣6位于扎带头1一侧设有一缺口5。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在扎带头1下方与锁扣6相连的地方设有一开口向下的缺口5,此外,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在扎带头1上方与锁扣6相连的地方设置一开口向上的缺口5,能更好的为带体2穿入扎带头1后停供一个弹性后退空间,便于带体2退出扎带头,达到解锁目的。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吉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吉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3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动背门ECU安装结构
- 下一篇:汽车轮毂温度智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