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导电性能的自愈式金属基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0421.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8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仁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15 | 分类号: | H01G4/015;H01G4/33;H01G2/1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蒸镀层 蒸镀 绝缘带 熔丝 本实用新型 导电性能 绝缘薄膜 复合膜 金属基 绝缘圈 蒸镀层 自愈式 极板 接线 疵点 导电稳定性 金属化薄膜 耐电流冲击 使用安全性 急剧变化 尖锐角 空白边 安全 击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导电性能的自愈式金属基复合膜,包括绝缘薄膜,绝缘薄膜上设有金属蒸镀层,金属蒸镀层的两侧设有空白边和极板接线边,金属蒸镀层包括蒸镀单元,两个蒸镀单元之间形成第一绝缘带,蒸镀单元内设有亚蒸镀单元和绝缘圈,绝缘圈内设有第一安全熔丝,蒸镀单元的四角均设有第二安全熔丝,第二安全熔丝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蒸镀层,金属蒸镀层与极板接线边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带,第二绝缘带内设有第二连接蒸镀层。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消除金属蒸镀层中尖锐角的出现,避免出现局部电流密度急剧变化的状况,提高金属蒸镀层的导电稳定性和耐电流冲击能力,同时降低金属化薄膜疵点附近的击穿几率,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金属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导电性能的自愈式金属基复合膜。
背景技术
用于制造薄膜电容器的金属化薄膜由绝缘介质膜和蒸镀金属层构成,通过真空蒸镀工艺在绝缘介质膜的表面蒸镀一层金属薄膜。其中,金属薄膜主要由铝、锌或锌铝合金材料构成,铝是最常用的金属化薄膜的材料。现有的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都具有自愈功能,其通过设置尖角使发生击穿时电流密度急剧上升形成熔断,但是,这种自愈方式存在电容器内部电流的剧烈变化,会影响整个电容器的导电性能;且尖角的设置增大了电流在局部的汇集,一旦电流汇集过大不可控制,反而增加金属化薄膜疵点附近的击穿几率,不利于电容器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导电性能的自愈式金属基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改善导电性能的自愈式金属基复合膜,包括绝缘薄膜,所述绝缘薄膜上设有金属蒸镀层,所述金属蒸镀层的一侧设有未蒸镀金属的空白边,所述金属蒸镀层的另一侧设有极板接线边,所述金属蒸镀层包括若干个矩阵排列的蒸镀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蒸镀单元之间形成第一绝缘带,所述蒸镀单元为正四边形且四个角均设置圆弧倒角,所述蒸镀单元的中心设有亚蒸镀单元,所述亚蒸镀单元为圆形,所述亚蒸镀单元与蒸镀单元之间设有绝缘圈,所述绝缘圈内设有四根第一安全熔丝,四根第一安全熔丝关于亚蒸镀单元中心对称,所述蒸镀单元的四角均设有第二安全熔丝,所述第二安全熔丝为“C”形,所述第二安全熔丝的两头与蒸镀单元连接,水平与竖直相互交叉的第一绝缘带交叉处的四根第二安全熔丝呈十字对称排列,且四根第二安全熔丝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蒸镀层,所述第一连接蒸镀层为“十”字形,所述第一连接蒸镀层的四个分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安全熔丝中点连接;所述金属蒸镀层与极板接线边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二绝缘带,所述第二绝缘带内的第一安全熔丝均与极板接线边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带内的第一安全熔丝与极板接线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蒸镀层,所述第二连接蒸镀层为波浪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板接线边的厚度为a,所述金属蒸镀层与第二连接蒸镀层的厚度为b,a=1.5~1.8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板接线边在与第二连接蒸镀层的连接处设有倾斜过渡段,所述倾斜过渡段的倾斜面与基膜之间存在夹角α,30°<α<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带与第二绝缘带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消除金属蒸镀层中尖锐角的出现,避免出现局部电流密度急剧变化的状况,提高金属蒸镀层的导电稳定性和耐电流冲击能力;
(2)防止出现电流汇集于一点,降低金属化薄膜疵点附近的击穿几率,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3)对蒸镀单元进行区域分割,能控制击穿后电容量的降低,保持该金属化薄膜的稳定性;
(4)第一安全熔丝设置成双头的“C”形具有良好的分流作用,提高金属蒸镀层的导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0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