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回转拖船桅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6762.1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3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彭威威;张舟;丁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66 | 分类号: | B63B35/66;B63B15/00;A62C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桅杆体 全回转拖船 消防管路 消防炮 桅杆 上平台 本实用新型 甲板 驾驶 钢板焊接 灭火效果 上端固定 竖直固定 危险火源 直角弯头 操纵性 空腔体 有效地 驾驶室 空腔 稳性 下端 射程 喷射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的上平台,桅杆体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上消防管路竖直固定在桅杆体内,扩大了桅杆的适用范围,并可将消防炮设置在桅杆体顶端的上平台上,达到消防炮的360°全射界的要求,大大改善了消防炮的喷射灭火效果,扩大了消防炮的射程,增大了全回转拖船与危险火源的距离,有效地保护了全回转拖船的,从而提高了全回转拖船的稳性,改善其操纵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信息源的支撑体,尤其涉及一种全回转拖船的桅杆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船舶的桅杆是在用来悬挂旗帜、安装信号灯、装设通讯天线和雷达、支撑观测台等信息收集、交换和其他作用的柱体,通常从船舶甲板中部向上垂直竖起,也可以支撑吊货杆,用于吊运货物。
全回转拖船用于港区或近海拖曳作业,特别是具有外消防功能的全回转拖船在驾驶室顶部安装了消防炮。但是,这种安装位置的消防炮的射界角度不能达到360°的全射界,只能略大于180°,只有在全回转拖船180°转向后才能达到360°全射界的要求,费事费力,反应慢,不能满足消防炮360°全射界消防和快速反应的要求。另外,安装在驾驶室顶部的消防炮由于高度较低,无法达到消防炮“站得更高、射得更远”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其顶部安装消防炮,桅杆内设置向消防炮供水的消防管路,扩大桅杆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上平台,数层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平台分别固定在桅杆体的横向两侧面和朝向船艏的前侧面上;上平台的面积大于其余平台,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桅杆体为上小下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通过数个管夹竖直间隔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所述下消防管通向离心水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沿着船体的纵向,桅杆体朝向船艏方向的轮廓线为垂直线,朝向船艉方向的轮廓线为弧线。
进一步的,所述桅杆体上部和中部的横截面为一端半圆形另一端为矩形的组合空腔体,且半圆形一端朝向船艏,所述矩形的长度从桅杆体上部至桅杆体下部递增,桅杆体下部的横截面亦为从上至下长度递增的矩形;组合空腔体内间隔设有多道横置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采用数块板件围合而成,加强筋板的外缘形状与对应位置的组合空腔体的内腔边缘的形状匹配,上消防管路穿过加强筋板围合的空腔。
进一步的,桅杆体朝向船艏方向的一侧下部内凹出互相垂直的角尺面,所述角尺面与罗经甲板及驾驶室后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消防炮的输入管中心线、上消防管路中心线和桅杆体中心线三线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体为上小下大的空腔体,便于将上消防管路竖直固定在桅杆体内,充分利用了桅杆体内的空间,扩大了桅杆的适用范围且避免占用船舶其他空间。并可将消防炮设置在桅杆体顶端的上平台上,达到消防炮的360°全射界的要求,大大改善了消防炮的喷射灭火效果。由于消防炮位于全船的最高点,扩大了消防炮的射程,增大了全回转拖船与危险火源的距离,有效地保护了全回转拖船。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炮的输入水管中心线、消防管路中心线和桅杆中心线三线同轴,在消防炮作业时,可以减少向消防管路输水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从而提高了全回转拖船的稳性,改善其操纵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6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上漂浮光伏组件支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河船舶移动AIS移动接收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