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1221.1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黄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济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60C1/00;B60C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6 | 代理人: | 洪安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本体 胎冠层 浇注型聚氨酯 免充气轮胎 胎冠 发泡体 浇注 沉坑 耐酸 本实用新型 充气式轮胎 弹性体材料 聚氨酯材料 材质组织 发泡海绵 滚动阻力 减震效果 双层减震 自动合成 传统的 聚氨酯 耐水解 顶层 耐磨 发泡 分层 耐碱 吸震 止滑 周沿 轮胎 复合 占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由两种不同结构、不同硬度的聚氨酯材料复合而成,包括轮胎本体和沉坑,所述轮胎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胎冠层,所述胎冠层浇注置于轮胎本体的外侧顶部周沿,所述胎冠层设置于轮胎本体的外侧,所述沉坑设置于胎冠层的外侧。该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该胎冠层为不发泡、全密度的聚氨酯(或CPU)弹性体材料,轮胎的胎冠与轮胎本体材质组织结构不同,占据胎顶层截面1/3至1/4面积,且胎冠不发泡体与轮胎本体发泡体在浇注过程中自动合成一整体,永不分层,从而达到胎冠耐磨、止滑、滚动阻力小、耐水解、耐酸、耐碱,轮胎本体发泡海绵层作用达到减震效果,具有双层减震效果,吸震效果接近传统的充气式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非同小可。
现有聚氨酯(PU)发泡免充气轮胎,具有彻底防刺穿、免充气、弹性适中、免于维修等优点,PU发泡免充气轮胎,采用微闭孔发泡技术将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互不相通而又细密的微小气室,内部充满高弹性海绵体状的轮胎,这种高分子材料发泡海绵体一方面利用三维网状结构和永久可恢复性,受挤压、拉伸后仍可恢复原有形状,使得轮胎可以保持形状不变,另一方面利用无数相互连接又互相独立的微闭孔使得轮胎拥有优异的弹性和缓冲力,并能充分承受轮胎的压力变化,让轮胎任何时候都保持足够的坚挺。
因此,PU发泡免充气轮胎因其独特的优点,现已逐渐成为低速车轮胎市场的新生力,其市场前景广大,现有的PU发泡免充气轮胎具有多个优点,但是,也存在下述的缺陷:现有免充气轮胎为一种材质构成的产品,为单体结构,吸震效果差,不耐磨,刹车与地面干摩擦磨损明显,刹车与地面抓地力差,另一方面为颜色单一,且夜晚没反光或荧光效果,安全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免充气轮胎为一种材质构成的产品,为单体结构,吸震效果差,不耐磨,刹车与地面干摩擦磨损明显,刹车与地面抓地力差,另一方面为颜色单一,且夜晚没反光或荧光效果,安全欠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免充气轮胎,由两种不同结构、不同硬度的聚氨酯材料复合而成,包括轮胎本体(1)和沉坑(3),所述轮胎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胎冠层(2),所述胎冠层(2)浇注置于轮胎本体(1)的外侧顶部周沿,所述胎冠层(2)设置于轮胎本体(1)的外侧,所述沉坑(3)设置于胎冠层(2)的外侧,所述轮胎本体(1)远离沉坑(3)的一侧设置有金属线圈(4),所述金属线圈(4)设置于轮胎本体(1)的内侧,所述胎冠层(2)与胎面花纹沟(5)位于轮胎本体(1)的同一侧,所述胎面花纹沟(5)与胎冠层(2)并列设置,所述轮胎本体(1)远离胎面花纹沟(5)的一侧设置有轮辋安装环(6),所述轮辋安装环(6)与轮胎本体(1)之间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轮胎本体(1)为聚氨酯(PU)微孔发泡弹性体,且轮胎本体(1)的微孔组织互不相通而又细密的微小气室,并且轮胎本体(1)内部充满高弹性海绵体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轮胎本体(1)与胎冠层(2)粘结形成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胎冠层(2)为不发泡、全密度的聚氨酯(或CPU)弹性体材料,且胎冠层(2)与轮胎本体(1)材质组织结构不同,并且胎冠层(2)占据胎顶层截面1/3至1/4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轮胎本体(1)两侧壁立面镶嵌上由无数个形状一致的沉坑(3)或形状不同的沉坑(3)连绵组成,且轮胎本体(1)两侧的沉坑(3)互不贯穿,并且轮胎本体(1)两侧壁立面的沉坑(3)可对称排列,或非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济化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济化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1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行代步用免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免充气抗震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