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及综合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4577.2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7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颜丹;朱福林;余鸿;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1/42;C21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条 输出端 压力机 淬火装置 自动化生产线 上料机 输送机 回火 机器人 综合生产系统 送入 本实用新型 出料结构 送料组件 料斗 能源损耗 生产效率 连通 自动化 输出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及综合生产系统,属于自动化生产领域,包括送料组件、淬火装置、输送机、回火组件和料斗,送料组件包括上料机、机器人、压力机和出料结构,机器人位于上料机的输出端,机器人用于将位于上料机的输出端的弹条送入压力机内,且将压力机内的弹条送入淬火装置内,压力机的输出端与淬火装置的输出端连通,出料结构用于将淬火装置内的弹条送入输送机内;回火组件位于输送机的输出端,料斗位于回火组件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投资和能源损耗低,设备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弹条的生产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及综合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弹条生产厂家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人工手动生产和自动生产;大多数厂家采用人工手动生产,其中有个别厂家采用机器人自动生产;采用机器人自动生产的厂家主要采用机器人送料,将加热后的热料通过手抓装置抓取,并直接放入模具中,也有通过气缸推动,将热料推入模具中,此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在弹条导入时重心偏移,导致与模具发生碰撞,造成产品损伤,然且弹条成型后,还需要进行热处理、抛丸、包装等工序,所以需要不断的对弹条进行人工换位,不但操作不方便,而且弹条的加工精度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条自动化生产线,以改善现有的弹条生产的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生产系统置,以改善现有的弹条生产的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送料组件、淬火装置、输送机、回火组件和料斗,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上料机、机器人、压力机和出料结构,所述机器人位于所述上料机的输出端,所述机器人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机的输出端的弹条送入所述压力机内,且将所述压力机内的所述弹条送入所述淬火装置内,所述压力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淬火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出料结构用于将所述淬火装置内的所述弹条送入所述输送机内;所述回火组件位于所述输送机的输出端,所述料斗位于所述回火组件的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淬火装置包括主淬火池和副淬火池,所述副淬火池与所述主淬火池连通,所述副淬火池与所述主淬火池形成循环,所述压力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副淬火池连通,所述出料结构位于所述副淬火池与所述输送机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感应加热器、第一温度筛选装置和第二温度筛选装置,所述感应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温度筛选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料机,所述感应加热器用于对所述上料机上的所述弹条进行加热,所述第一温度筛选装置用于将温度合格的所述弹条送入所述机器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温度筛选装置位于所述压力机和所述副淬火池之间,所述第二温度筛选装置用于将温度不合格的所述弹条排除。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位于所述第二温度筛选装置和所述副淬火池之间,所述导料槽呈直线,所述导料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筛选装置和所述副淬火池连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副淬火池内,所述导料槽远离所述第二温度筛选装置的一端伸入所述副淬火池内,且所述导料槽位于所述出料结构的上方,所述导料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出料结构的运行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淬火池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副淬火池分别位于所述主淬火池的两侧,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沿两个所述副淬火池的连接线方向设置,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为两组,两个所述送料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副淬火池连接,两个所述出料结构沿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4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进入水淬系统的牵引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压裂泵阀箱加工线淬火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