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0889.6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0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郝俊;白云辉;刘丰奎;牛军;谢东花;刘忠强;孙璐;丁文彬;刘盼西;曾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31297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朋晓<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1908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腔 进气口 进气导管 砂芯 本实用新型 反应瓶 排气口 排液口 液面 进气口连接 传统使用 液面位置 进液口 底端 鼓出 下吹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包括反应腔、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位于反应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方,所述排液口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设于反应腔内侧,且所述进气导管的底端不低于液面最高位置。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使用砂芯并置于反应瓶底部的进气口修改为:去掉砂芯,并将进气口的进气导管置于高于最高液面位置,此设计可以避免砂芯在液面下吹气时容易鼓出大量泡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背景技术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简称GPMAS)是基于被测成分所分解成的气体对光的吸收强度与被测成分浓度的关系遵守光吸收定律这一原则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根据吸收波长的不同,也可以确定被测定的成分而进行定性分析。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测定氨氮、总氮、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凯氏氮等。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标准号)为:HJ/T 195-2005、HJ/T 196-2005、HJ/T 197-2005、HJ/T 198-2005、HJ/T 199-2005、HJ/T 200-200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原理是: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将水溶液中的离子或者分子转化为某种气体。气体分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之为基态气体分子。但是,一旦这些气体分子接受到特定波长的光辐射时,很容易产生相应的分子振动。发生分子振动所需能量是一定的,这种特定的能量称为分子特征谱线。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中,选特定波长的光源,气态分子对该光源发出的特征波长光产生分子振动吸收,根据光的被吸收程度计算出分子浓度。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液分离反应瓶由反应瓶主体(反应腔1’)、进液口2’、进气口4’、砂芯6’、排液口3’、排气口5’构成。进液口2’位于反应腔1’一侧;进气口4’自反应腔1’一侧进入,另一端有一砂芯6’;砂芯6’靠近反应腔1’底部;排液口3’的出口位于气液分离反应瓶外,排气口5’位于反应腔1’顶部。
砂芯6’的使用虽然可以起到分散气流,使得气体喷射均匀的效果,但是对富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会导致生成大量泡沫,泡沫在反应腔1’内堆积,容易通过排气口5’侵入气路,使得气路进水,导致测量失准或仪器故障。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可以避免砂芯的设计使得富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生成大量泡沫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包括反应腔、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位于反应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方,所述排液口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设于反应腔内侧,且所述进气导管的底端不低于液面位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排气口的内径范围在0.5~10mm之间。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反应腔的内径范围在5-10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使用砂芯并置于反应瓶底部的进气口修改为:去掉砂芯,并将进气口的进气导管置于高于液面最高位置,此设计可以避免砂芯在液面下吹气时容易鼓出大量泡沫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液分离反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的结构示意图。
对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进行以下具体说明:
反应腔1、进液口2、排液口3、进气口4;排气口5;进气导管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0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验用有机合成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阵列式合成装置及喷墨合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