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翻功能的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36058.5 | 申请日: | 201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5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 发明(设计)人: | 章晓东;郭勇;黄海山;郑建建;石长灿;刘纳新;余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部 管体 内翻 引流管 病灶 拉出 取出 本实用新型 进入管 内表面 外接部 并发症 包覆 外壁 对准 体内 健康 保证 感染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翻功能的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用于位于病灶外部的外接部和用于插入病灶内的插入部,插入部上具有一个末端;管体取出人体时末端部分通过内表面进入管体中空部,并至少将整个插入部内翻,在使用过程中,将末端对准人体,将末端插入到人体中,在取出的时候,通过将管体的末端开始进入到中空部,末端从管体的中空部中拉出,在拉出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插入部的外壁不断进入到中空部中去,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内翻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沾有有害物质的外表面可以位于道中空部中,使得有害物质被包覆在内表面中,不会与人体内健康部分感染的机会,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健康,减少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内翻功能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引流管是直接伸入到病灶中的,某些疾病的病灶中带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在引流管拔出的时候,往往引流管的外壁会将有害物质带出,一旦经过健康的部分时,很有可能会将有害物质残留在健康部位,引发新的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翻功能的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内翻功能的引流管,
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包括用于位于病灶外部的外接部和用于插入病灶内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具有一个末端;
所述管体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以及中空部;
所述管体取出人体时末端部分通过内表面进入管体中空部,并至少将整个插入部内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将末端对准人体,将末端插入到人体中,使得插入部位于人体内,起到引流管的主要作用,在取出的时候,通过将管体的末端开始进入到中空部,末端从管体的中空部中拉出,在拉出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插入部的外壁不断进入到中空部中去,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内翻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沾有有害物质的外表面可以位于道中空部中,使得有害物质被包覆在内表面中,不会与人体内健康部分感染的机会,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健康,减少手术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接部硬度大于插入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外接部主要用于支撑作用,因此硬度需要较大,而插入病灶的插入部由于需要进行内翻,因此硬度需要较小,达到硬度小的方式有多重方式,比如选用不同材质,或者壁厚变薄等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接部和末端之间连接有薄膜,所述薄膜将末端和外接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接端和末端通过薄膜连接起来,薄膜的厚度小,形变能力强于管体,可以起到使得在拉动末端进入到管体中空部的过程中更加容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用于拉动末端将插入部内翻至外接部的拉出件,所述拉出件一端伸出管体背向末端的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出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拉动拉出件即可实现整体内翻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拉出件为线绳或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6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盖帽
- 下一篇:中间导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