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安全气囊电引爆处置的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7611.0 | 申请日: | 201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夏辉伟;李文明;应征;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块 压臂 安全气囊 转动 铰接 手柄 夹紧装置 电引爆 固定端 铰接座 自由端 底座 锁紧连杆 压头 联动夹紧机构 底座上端面 方向延伸 夹紧机构 快速夹紧 螺栓安装 螺栓固定 安装夹 铰点 | ||
一种废旧安全气囊电引爆处置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并排设有两个调节座,一第一限位块位于两调节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一第二限位块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上,一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相对,两限位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各调节座上分别安装夹紧机构,各夹紧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压臂、锁紧连杆、压头、手柄,转动压臂的固定端与铰接座铰接,转动压臂的自由端安装压头,锁紧连杆一端铰接于转动压臂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另一端与手柄铰接,手柄固定端与铰接座铰接,形成四铰点的联动夹紧机构,两个转动压臂的自由端均向第二限位块方向延伸。该夹紧装置实现了安全气囊的快速夹紧,提高了电引爆的处置效率,对安全气囊的定位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废旧安全气囊电引爆处置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一个功能附件,主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缓冲的作用,可大大减小碰撞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报废汽车上未引爆的安全气囊在2016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属于HW15类爆炸性废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需对废旧的安全气囊进行引爆处置。对于废旧安全气囊的处置方式现在多采用电引爆的方式,电引爆时需要利用夹紧装置将安全气囊的发生器夹紧引爆,以防止引爆时爆炸产生的冲击伤人。但目前用于安全气囊电引爆的夹紧装置夹紧的操作复杂,不可快速地对安全气囊夹紧,导致安全气囊的装夹时间长,电引爆的处置效率低。而且,目前的夹紧装置对安全气囊充定位不好,安全气囊在电引爆前会对发生器装置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扫描进行信息的录入,但因发生器装置的定位不佳,甚至会发生装反的情况,导致条形码或二维码无法被扫描,信息不能被录入系统,使得系统数据与实际不符,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旧安全气囊电引爆处置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通过设置的四铰点联动夹紧机构实现了安全气囊的快速夹紧,提高了电引爆的处置效率,而且对安全气囊的夹紧也稳定。同时,该装置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对安全气囊进行了限位,安全气囊的定位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旧安全气囊电引爆处置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面并排设有两个调节座,一第一限位块位于两调节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一第二限位块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相对,两限位块之间留有放置安全气囊的空间,各调节座上分别安装夹紧机构,各夹紧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压臂、锁紧连杆、压头、手柄,所述转动压臂的固定端与铰接座铰接,转动压臂的自由端安装压头,所述锁紧连杆一端铰接于转动压臂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另一端与手柄中段铰接,所述手柄的固定端与铰接座铰接,形成四铰点的联动夹紧机构,两个转动压臂的自由端均向第二限位块方向延伸。
两调节座上均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横向调节孔,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安装调节座的纵向调节孔,各调节座与夹紧机构之间均设有高度调节垫片。
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条形孔。
所述压头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下端设置橡胶头,所述压头的螺杆穿过转动压臂自由端设置的压头安装孔,通过两螺母与转动压臂安装固定。
所述锁紧连杆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动压臂两侧的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一端共同与转动压臂铰接,另一端共同与手柄铰接,形成锁紧连杆。
所述铰接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L型支架,两L型支架分别位于手柄两侧,所述L型支架上设有两个铰点,其中一个铰点铰接手柄固定端,另一个铰接转动压臂固定端,两L型支架的水平臂上设置安装孔。
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端一侧设有台阶,该台阶用于对安全气囊定位。
所述底座由金属板制成,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部,两支撑部的下端弯曲折转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7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