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6720.0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6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辉;秦毅;钟志波;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俊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18 | 分类号: | B29C43/18;B29C4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袁燕清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片 成型腔 驱动柱 模具抽芯 压头 成型模具 下模 底板 本实用新型 陶瓷刹车片 生产效率 凸起部 凹部 上模 匹配 环形排气通道 垂向设置 排气效率 配合连接 上下移动 模本体 上端面 垂向 固接 贯穿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上模包括若干个凸起部;中模包括若干个刹车片成型腔和若干个凹部;刹车片成型腔垂向设置,且贯穿中模本体;凸起部与凹部相匹配;下模包括若干个模具抽芯和底板;模具抽芯包括压头和驱动柱;驱动柱垂向安装在底板上;压头固接于驱动柱的上端面;压头与刹车片成型腔相匹配;驱动柱的端面小于压头的端面;下模通过模具抽芯与刹车片成型腔的配合连接中模,且模具抽芯可在刹车片成型腔内上下移动;驱动柱与刹车片成型腔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排气通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刹车片成型模具排气效率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能生产出刚度更强的刹车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陶瓷刹车片都会包括摩擦片和钢背,而现有的陶瓷刹车片加工方式是:首先把配好的粉料倒入成型模具的成型腔体内,接着把钢背盖在成型腔体的上方,最后通过压床驱动成型模具的抽芯多次热压后,成型腔体内的粉料形成摩擦片,且在热压过程中与钢背黏贴在一起。此加工方式需要多次热压的原因在于:粉料内混合有空气,而空气含量越高,形成的摩擦片刚性弱,寿命短;而模具抽芯压粉料的过程中是排气的过程;而为了在冲压过程中防止粉料漏出,要求模具抽芯与成型腔之间的间隙要足够小,而此间隙越小,排气效率就越低;参照附图1,现有的抽芯从头部到尾部与成型腔体之间的间隙都一样小,导致模具抽芯在热压过程中排气量也很小,所以得通过多次热压排气才能压出质量合格的刹车片,使得热压一批刹车片需要很长时间,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在热压刹车片时排气效率低,从而导致加工耗时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排气结构的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
一种陶瓷刹车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若干个凸起部;所述中模包括若干个刹车片成型腔和若干个凹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垂向设置,且贯穿所述中模本体;所述凸起部与凹部相匹配;所述下模包括若干个模具抽芯和底板;所述模具抽芯包括压头和驱动柱;所述驱动柱垂向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压头固接于所述驱动柱的上端面;所述压头与所述刹车片成型腔相匹配;所述驱动柱的端面小于所述压头的端面;所述下模通过所述模具抽芯与刹车片成型腔的配合连接所述中模,且所述模具抽芯可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内上下移动;所述驱动柱与所述刹车片成型腔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排气通道。
执行加工时,把配好的摩擦片粉料倒入所述刹车片成型腔内,接着把刹车片钢背盖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的入料口上,接着压机驱动所述中模向上移动,直到所述上模压住钢背,且所述凸起部与凹部压合;接着压机驱动加热至高温的所述下模上的所述模具抽芯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内向上热压粉料,热压过程中,粉料内的空气从所述压头与刹车片成型腔之间的间隙排出至所述环形排气通道,最后从所述环形排气通道处排出。
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钢背定位柱,所述第一钢背定位柱设于所述上模的底面。现有的钢背的顶部设有定位的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钢背定位柱相匹配,工作时,所述圆孔与所述钢背定位柱的配合将很大程度上限制所述钢背出现偏移。
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上模固定部,所述上模固定部设于所述上模底面的边缘,所述上模固定部呈台阶状。上模是固定是通过压板压在所述固定部的台阶上,起到稳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中模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钢背定位柱,所述第二钢背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的侧旁。所述第二钢背定位柱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能快速的把钢背准确得放在所述刹车片成型腔的入料口上。
优选的,所述中模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螺纹孔设于所述中模的两侧壁上。所述连接螺纹孔的设置将方便压床的升降壁与中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俊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俊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6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复合材料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全包磁铁表带的硅胶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