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9246.9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6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凯;刘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劲康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6 | 分类号: | F01N3/06;F01N3/00;F01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发动机 阻火器 外套筒 引风罩 转轴 脱硫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水平设有 脱水机构 内套筒 轴承 进气口 等距离水平 沿圆周方向 内部连通 水平连接 脱硫机构 吸水海绵 出气端 排气口 多块 套接 尾气 延伸 污染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包括气体发动机主体,气体发动机主体的一侧设有阻火器,阻火器的进气口与气体发动机主体的排气口连接,阻火器远离气体发动机主体的一侧水平设有外套筒,外套筒的内部分别设有脱水机构和脱硫机构,脱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引风罩,阻火器的出气端延伸至外套筒的内部且与引风罩内部连通,引风罩远离阻火器的一端水平连接有内套筒,内套筒内部水平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套接轴承,且两个轴承之间的转轴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水平安装有多块吸水海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燃料是可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成本低,而且以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形式在发动机上应用时,具有对内燃机结构改动小、工作指标变化不大等优势,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燃料在内燃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气体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排出带有污染性的尾气,尾气中含有硫、水等物质,从而会给人身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尾气中的硫和水会给空气造成污染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包括气体发动机主体,所述气体发动机主体的一侧设有阻火器,所述阻火器的进气口与气体发动机主体的排气口连接,所述阻火器远离气体发动机主体的一侧水平设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分别设有脱水机构和脱硫机构,所述脱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引风罩,所述阻火器的出气端延伸至外套筒的内部且与引风罩内部连通,所述引风罩远离阻火器的一端水平连接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内部水平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套接轴承,所述轴承与内套筒内壁之间均通过多根连接杆连接,且两个所述轴承之间的转轴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水平安装有多块吸水海绵,所述转轴靠近阻火器的一端贯穿轴承延伸至引风罩内部且端部垂直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安装有多个引流叶片,所述引流叶片与引风罩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所述脱硫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脱硫盒,所述内套筒、脱硫盒和引风罩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脱硫盒内部安装有网罩,所述网罩内部包裹有脱硫剂,所述脱硫盒远离内套筒的一侧水平连接有排气管,且所述排气管延伸至外套筒外部。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内部开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填充有隔音层。
优选的,所述引风罩呈喇叭状设置,且所述内套筒、脱硫盒和引风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水海绵为耐高温的海绵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阻火器,从而可以对尾气中的火星进行阻挡,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脱水机构,从而可以将尾气中混合的水分进行吸附,通过脱硫机构,从而可以将尾气中的硫进行过滤,避免对外部空气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体发动机用脱硫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体发动机主体1、阻火器2、引流叶片3、外套筒4、隔音层5、内套筒6、连接杆7、脱硫剂8、网罩9、排气管10、脱硫盒 11、轴承12、吸水海绵13、转轴14、引风罩15、连接盘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劲康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劲康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9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穿孔率的复合型消声器
- 下一篇:车用尿素智能温控循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