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0186.6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0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白记兵;王迎珍;白振东;白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凯通源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台 空心材料 预热装置 夹持装置 双金属冶金 生产装置 升降装置 旋转装置 电渣炉 复合 预热 棒料 伸入 芯部 加热 复合管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 升降 移动 | ||
1.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装置(10)、预热升降台(20)和电渣炉升降台(30);
通过预热升降台(20)对外层空心材料进行加热,其包括预热装置(204)和升降装置,所述预热装置(204)设置在升降装置上,通过升降装置可带动预热装置(204)纵向移动;
通过旋转装置(10)带动外层空心材料旋转,其位于预热装置(204)的下方;
通过电渣炉升降台(30)带动芯部棒料移动,伸入外层空心材料内,其包括升降台和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升降台上,通过升降台可带动夹持装置纵向移动,所述夹持装置位于预热装置(20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立柱(201)、第一升降机构(202)、第一升降滑箱(203),所述第一升降滑箱(203)设置在第一立柱(201)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02)与第一升降滑箱(203)联接,通过第一升降机构(202)带动第一升降滑箱(203)沿第一立柱(201)移动,所述预热装置(204)通过摆动臂(205)与第一升降滑箱(203)联接,所述摆动臂(205)的两端分别与预热装置(204)和第一升降滑箱(203)铰接;还包括限位拉杆(206),所述限位拉杆(2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滑箱(203)和预热装置(204)铰接,所述限位拉杆(206)为可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拉杆(206)包括第一内杆(2061)和第一外杆(2062),所述第一内杆(2061)与第一外杆(2062)滑动联接,所述第一外杆(2062)上设有限位螺丝(206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包括第二立柱(301)和第二升降滑箱(302),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送料装置(303)和中心调节支撑架(304),所述第二升降滑箱(302)设置在第二立柱(301)上,并可沿第二立柱(301)移动,所述夹持送料装置(303)设置在第二升降滑箱(302)上,所述中心调节支撑架(304)与第二立柱(301)联接并位于夹持送料装置(303)的下方,通过夹持送料装置(303)可以夹持并带动芯部棒料移动,通过中心调节支撑架(304)起到支撑芯部棒料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调节支撑架(304)包括固定环(3041)和移动环(3042),所述固定环(3041)设置在第二立柱(301)上,所述移动环(3042)的一端与固定环(3041)的一端铰接,移动环(3042)的另一端与固定环(3041)的另一端可拆卸联接,所述固定环(3041)和移动环(3042)上均设有弹性支撑(30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3043)包括伸缩杆(30431)和滚轮(30432),所述滚轮(30432)与伸缩杆(30431)转动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冶金结合复合无缝管管坯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送料装置(303)包括连接架(3031)、可转动的支撑轮组(3032)和夹紧轮(3033),所述连接架(3031)与第二升降滑箱(302)联接,所述支撑轮组(3032)设置在连接架(3031)上,所述连接架(3031)铰接有夹紧臂(3034),所述夹紧轮(3033)设置在夹紧臂(3034)上并与支撑轮组(3032)相对,所述夹紧臂(3034)铰接有推力机构(3035),通过推力机构(3035)可以推动夹紧臂(3034)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凯通源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凯通源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01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的确保有效追溯的铸造号模具
- 下一篇:一种铸造模具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