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动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0264.6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5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袁大军;沈翔;高振峰;李兴高;吴俊;金大龙;许亚楼;王旭阳;曹赛赛;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尾密封油脂 导向套 密封缸 活塞杆 电动推杆 耐水压性 金属网 动态检测装置 底板 本实用新型 耐水压能力 定量分析 盾构隧道 盾尾密封 耐水压力 一端连接 渗漏水 旋紧 密封 判定 定性 铺设 贯穿 观察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动态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密封缸、顶部导向套、底部导向套、活塞杆、电动推杆、金属网、顶板和底板,顶部导向套和底部导向套实现对密封缸顶部和底部的密封,活塞杆通过顶部导向套、底部导向套贯穿密封缸,活塞杆的一端连接电动推杆;在密封缸的底部设置金属网,金属网的上方铺设盾尾密封油脂,该盾尾密封油脂的表面加入水,旋紧顶部导向套,向密封缸内通入气体,通过电动推杆以推动活塞杆,观察密封缸底部渗漏水情况,判定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本装置既可以定性地比较不同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能力,又可以定量分析盾尾密封油脂的最高耐水压力值,为盾构隧道中的盾尾密封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的耐水压密封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动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领域,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迅速,盾构法施工以其受环境限制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成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最理想的施工方式。盾尾密封是盾构安全掘进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而在高水压等复杂的施工环境下盾尾能否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面临很大挑战。
盾尾密封油脂是盾尾密封的重要材料,用来填充盾尾钢丝刷之间的空隙,盾尾密封油脂与钢丝刷结合形成的盾尾密封层能有效地阻止泥浆和地下水的入侵,使盾构的尾部实现密封。耐水压性是盾尾密封油脂的重要指标,用以体现盾尾密封油脂在高水压环境下的密封能力。对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进行充分检测,能够有效地减少因盾尾密封失效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对于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检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只有部分企业和组织进行了评定,对于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均较为简单,而且各方的测试和评定并不一致,缺乏对油脂耐水压性能标准化的分析,这导致了国内外市场上盾尾密封油脂质量良莠不齐,影响盾尾密封性能,对高水压等复杂的环境下的盾构安全掘进构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动态检测装置,以实现对不同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能力进行有效的动态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动态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密封缸(1)、顶部导向套(2)、底部导向套(3)、活塞杆(4)、电动推杆(5)、金属网(6)、顶板(10)和底板(11),所述顶部导向套(2)与所述顶板(10)相连,所述底部导向套(3)与所述底板(11)相连,所述活塞杆(4)通过所述顶部导向套(2)、所述底部导向套(3)贯穿所述密封缸(1),所述活塞杆(4)的一端连接电动推杆(5);
在密封缸(1)的底部设置金属网(6),金属网(6)的上方铺设盾尾密封油脂,该盾尾密封油脂的表面加入水,旋紧所述顶部导向套(2),向所述密封缸(1)内通入气体,通过电动推杆(5)推动活塞杆(4),观察密封缸(1)的底部渗漏水情况,从而判定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部导向套(2)、底部导向套(3)的中心设有与活塞杆(4)匹配的孔洞,顶部导向套(2)与密封缸(1)之间、顶部导向套(2)与活塞杆(4)之间、底部导向套(3)与密封缸(1)之间、底部导向套(3)与活塞杆(4)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压力表(7)和高压氧气瓶(8),在顶部导向套(2)上设有两个接口,一个接口与高压氧气瓶(8)相连,另一个接口与压力表(7)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向套(2)的接口与高压氧气瓶(8)相连的管路上设有三向控制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部导向套(2)的接口与高压氧气瓶(8)相连的管路上还设置减压表(9),该减压表(9)控制所述高压氧气瓶(8)的输出气压,配合所述压力表(7)调节密封缸(1)内的压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0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妆品包装瓶生产的检测设备
- 下一篇:塑胶或纤维管道管内压检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