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2003.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楚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鸿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25J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本体 驱动轮 固定架 移动机器人 底盘结构 驱动电机 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 螺栓固定 螺栓 传动杆 连接孔 输出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为扁平的圆柱体,所述底盘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均连接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有两个,所述固定架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盘本体顶端的两侧,且所述螺栓有两对,所述固定架均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均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底盘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两个,且所述连接柱内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底盘本体内设有凹槽,该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具有稳定性高,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机器人都设有移动装置,而移动装置需要设有底盘结构,底盘结构是移动机器人最基础的结构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机器人的稳定安全。但是,常见的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撞稳定的作用,且当机器人不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容易造成机器人底盘不稳,从而造成机器发生侧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为扁平的圆柱体,所述底盘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均连接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有两个,所述固定架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盘本体顶端的两侧,且所述螺栓有两对,所述固定架均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均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底盘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两个,且所述连接柱内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底盘本体内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加强体,所述底盘本体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本体的外侧设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均刻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楔形。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本体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辅动轮,所述辅动轮为橡胶轮,且所述辅动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呈“L”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通过设有橡胶圈,使得底盘本体在撞到障碍物时,能及时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底盘重心不稳,造成机器人发生侧翻;通过设有防滑纹,使得该机器人能够在不平稳的道路上行驶,增强了稳定性;通过设有楔形的凹槽,节省了底盘本体空间,使得底盘的重量大大减轻,同时有利于加强体的安装固定,提高了实用性;通过设有辅动轮,辅动轮为橡胶轮,且辅动轮的高度低于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的高度,当机器人上坡下坡时,辅动轮起到了支撑缓冲的作用,同时橡胶轮不会阻碍机器人的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底盘本体;2-第一驱动轮;3-第二驱动轮;4-固定架;5-螺栓;6-驱动电机;7-传动杆;8-连接柱;9-连接孔;10-凹槽;11-加强体;12-万向轮;13-橡胶圈;14-防滑纹;15-辅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鸿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鸿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2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用遮阳装置
- 下一篇:车辆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