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重轮胶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3628.0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9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珂;张树纯;张小强;龚雪莲;康翔云;惠仁杰;任超苏;王铮;石梦;张志强;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5 | 分类号: | B62D55/15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重轮 胶圈 履带装甲车辆 本实用新型 减振性能 行动系统 动载荷 散热孔 散热 轴向 矛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重轮胶圈,属于履带装甲车辆技术领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负重轮胶圈内部生热量与行动系统动载荷的矛盾带来的负重轮设计问题,该种胶圈具有若干个轴向的散热孔。采用此胶圈的负重轮,减振性能优异,胶圈散热快,可以满足负重轮在更高速度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装甲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负重轮胶圈,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装甲车辆的中空负重轮胶圈。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军用装甲车辆上所使用的负重轮胶圈是实心胶圈。
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胶圈变形时克服橡胶内部的摩擦阻力,造成内部热量急剧增加,严重的导致胶圈脱落,因而不能超过一定的厚度。现有实心胶圈不能超过一定的厚度,这加剧了行动系统部件的动载荷,限制了履带装甲车辆的高速机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负重轮胶圈内部生热量与行动系统动载荷的矛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空)负重轮胶圈,应用于履带装甲车辆。即一种履带装甲车辆的负重轮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重轮胶圈,由胶圈及散热孔组成,(散热孔在胶圈上为轴向贯通;)若干散热孔在胶圈端面上均布,沿与胶圈同轴的方向贯通胶圈。
优选地,散热孔的圆心位于距离内圆边沿的距离为0.3-0.7胶圈厚度的环形带内。
优选地,散热孔为圆形孔,散热孔直径为0.1-0.3胶圈厚度。
另一种方案: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散热孔的圆心交替均匀分布在距离内圆边沿的距离为0.3-0.7胶圈厚度的环形带内的两个圆周上。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散热孔为圆形孔,散热孔直径为0.1-0.3胶圈厚度。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每个圆周上的相邻散热孔的圆心之间的弧长距离为2-5倍的胶圈厚度。
另一种方案: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散热孔的圆心分布在距离内圆边沿的距离为0.3-0.7胶圈厚度范围内的一个圆周上。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相邻散热孔的圆心之间的弧长为2-5倍的胶圈厚度。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散热孔直径为0.1-0.3胶圈厚度。
优选地,上述的任一所述的一种负重轮胶圈,其特征在于,散热孔直径为6m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通过胶圈的结构设计,利用胶圈在行驶中的变形,增大胶圈散热,本方案具有减振充分等优点,可适应履带车辆高速行驶。负重轮胶圈上设计有散热孔,利用孔的压缩变形引起空气流动,加强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中空的负重轮胶圈,增强了胶圈的散热,可适当加大胶圈厚度,从而降低行动系统的动载荷,提高了负重轮可适应的最大速度;减小金属轮盘直径,减小行动系统结构尺寸,降低行动系统重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4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重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重轮胶圈散热孔进行散热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a)为本实用新型的负重轮胶圈初始状态示意图;
(b)为本实用新型的负重轮胶圈压缩状态示意图(水平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
(c)为本实用新型的负重轮胶圈回弹状态示意图(水平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
其中,1.胶圈 2.散热孔,A为压缩方向,B为回弹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3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