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构件转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5512.6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5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钱井龙;李进生;段峰宏;聂斌;郭威;李培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建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0 | 分类号: | B60P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董晓慧 |
地址: | 451100 河南省郑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转运 本实用新型 构件转运 送料机构 行走机构 种构件 转运车 上端 下端 导向机构 对向设置 夹持机构 支撑机构 侧翻 堆场 送料 车间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构件转运车,构件转运车包括车体,车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两侧的车体上端沿送料方向对向设置有夹持机构,车体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之间的车体下端设置有导向机构,车体的两侧沿行走方向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构件从车间到堆场的自动转运,转运过程平稳安全,避免了构件转运车倾斜侧翻的危险,整个转运过程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转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构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构件转运车。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PC构件从生产线上下来后,需要在车间的构件缓存区停留一端时间,进行降温,然后用行吊将PC构件放置到构件转运车上,通过人工拉动或者控制构件转运车从车间送至堆场,到堆场后,需用堆场的龙门吊将构件吊下来,然后码垛到构件存放架上,因PC构件通常尺寸较大且质量都比较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构件从车间至堆场的转运,一次转运构件数量较少,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转运效率低,而且整个过程构件经历了两次吊起放下,在悬吊的过程中,构件容易损伤。若是直接将构件放置于构件存放架,再进行转运,整个构件存放架重心较高,尺寸较大,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侧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构件转运车,实现了构件从车间到堆场的自动转运,转运过程平稳安全,避免了构件转运车倾斜侧翻的危险,整个转运过程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构件转运车,包括车体,车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两侧的车体上端沿送料方向对向设置有夹持机构,车体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之间的车体下端设置有导向机构,车体的两侧沿行走方向均设置有支撑机构。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下端与车体上端铰接,上端与第二支杆的下端铰接,第二支杆的上端铰接有夹持盘,夹持盘上设置有夹紧传感器,第一支杆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式液压缸,第一伸缩式液压缸的一端与车体上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侧壁铰接,第一伸缩式液压缸下方的车体上设置有松开传感器。
进一步地,导向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轴承座与车体下端相连,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型框,U型框的下端两侧设置有导向轮。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伸缩杆,支撑伸缩杆的一端与车体侧壁铰接,另一端斜向下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远离支撑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轮;支撑伸缩杆下方设置有第二伸缩式液压缸,第二伸缩式液压缸的一端与车体侧壁铰接,另一端与支撑伸缩杆靠近减震装置的一侧铰接,支撑伸缩杆靠近减震装置一侧设置有收缩传感器。
进一步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体,支撑伸缩杆的下端穿过减震壳体的上端,且依次套设有第一弹簧和活塞,活塞和减震壳体的下端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减震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轮的支撑座,支撑座朝下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传感器。
进一步地,送料机构包括第三伸缩式液压缸,第三伸缩式液压缸一端设置于车体上端的一侧,另一端设置有推板,第三伸缩式液压缸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伸缩杆,导向伸缩杆一端与车体上端相连,另一端与推板相连,车体上端对应于夹持机构沿送料方向设置有承载传感器,车体远离第三伸缩式液压缸的一端设置有下料传感器。
进一步地,行走机构包括主行走轮组和从行走轮组,主行走轮组包括主行走轮和行走电机,主行走轮设置于车体下端两侧,且与行走电机相连,从行走轮组包括从行走轮,从行走轮沿行走方向设置于车体远离主行走轮的一端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构件转运车,可将存放构件的构件存放架放置与车体上,通过夹持机构固定构件存放架,避免存放架在运输过程中滑动,到达堆场时,可通过送料机构将构件存放架从车体上卸下,导向机构便于构件转运车沿设定的轨道行走,车体两侧的支撑机构起到减震支撑的作用,避免构件转运车行走过程中发生侧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建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原建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5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