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5977.5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9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峰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龙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加热器 绝缘层 电磁感应圈 加热电源 陶瓷珠 卷起 加热 本实用新型 串联回路 孔径变化 物料加热 线圈螺旋 磁通量 裤腰带 螺旋槽 外侧壁 滑移 限位 缠绕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加热电源以及和加热电源构成串联回路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圈、串在电磁感应圈上的多个陶瓷珠,所述线圈螺旋缠绕于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上,且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可供陶瓷珠滑移调节的限位螺旋槽;此电磁感应加热器结构简单,通过线圈的可如同人裤腰带一样可大可小的孔径变化,以便适应不同加热横截面大小物料的加热,增加磁通量的穿过数目,适应不同大小物料加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电磁感应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电流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自从发现电流通过导线发生热效应后,世界上便出现了很多从事研究制造电热器的发明家。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893年,美国出现了电熨斗雏形;1909年,电灶的出现实现了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电磁感应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申请号:CN201420461209.3公开了变频电磁感应加热器,虽然公开了加热器的组成部件,把原来通过电磁线圈的一根管变成一盘管,无形中增加了通过电磁线圈感应加热的管道长度,即增加了加热时间和加热面积,但是,针对不同的直径的物料并不能达到横截面的横向截面调节的效果。当遇到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物料时候,又需要更换更大的孔径的线圈才可以将物料插入其中。如果采用过大的加热器,虽然可以对大小不同的物料均可以加热,但是加热到小物料时,未免大材小用,因为,大的孔径穿过的磁感线时定值,小物料放入其中,会导致穿过的磁通量有限,从而导致能量转化率低的问题存在。为此,提出电磁感应加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感应加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加热电源以及和加热电源构成串联回路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圈、串在电磁感应圈上的多个陶瓷珠,所述线圈螺旋缠绕于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上,且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可供陶瓷珠滑移调节的限位螺旋槽;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的内圈中还安装有隔热层,隔热层的内腔中可拆卸插入不同大小直径的装有物料的料筒。
优选的,所述电磁感应圈外采用高抗拉性强度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复合卷起成型。
优选的,所述电磁感应圈可调节圈直径大小后通过套在电磁感应圈的线圈锁紧装置定位,且线圈锁紧装置包括套圈、螺纹连接在套圈两端的螺纹杆,且两个螺纹杆均转动连接有卡住线圈定位的两个夹紧式卡箍。
优选的,所述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为缺口圆环,且缺口圆环可选用弹性硅化物纤维卷起来而成。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卡箍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且转动件可为滚子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电磁感应加热器结构简单,通过线圈的可如同人裤腰带一样可大可小的孔径变化,以便适应不同加热横截面大小物料的加热,增加磁通量的穿过数目,一方面适应不同大小物料加热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调整磁感线穿过物料的数目以提高电磁感应的能量传递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线圈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可被卷起改变直径式绝缘层1、绝缘体101、螺旋槽102、隔热层2、线圈锁紧装置3、套圈301、螺纹杆302、卡箍303、线圈4、电磁感应圈401、陶瓷珠40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龙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龙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5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