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9432.1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6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哲纲;张棋闵;王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架 侧柱 框架组 侵入 模拟车辆 连接架 上顶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框架刚性 前端延伸 倾斜固定 约束系统 金属架 底端 滚轮 整车 开发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包括:安装架,其底部设置有滚轮;框架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框架组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外部;所述框架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金属架,若干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前端和末端;上顶梁,倾斜固定在安装架的内部,所述上顶梁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刚性连接。用于开发侧柱碰约束系统,可以减少整车碰撞高成本的开发经费,运用此设备可仿真侧柱碰动态侵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碰撞安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
背景技术
侧柱碰发生的时机一般为驾驶无法操控的情况下,特别是被撞、恶路、疲劳、惊吓等情况下失控打滑甩出,撞击到刚性柱(电线杆、大树)导致车身严重变形,造成车内乘员伤亡。而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如何通过车身结构、车内约束系统来减少车内乘员的伤害,一直以来,从原来仅考虑车与车的侧面碰撞的交通事故,到后来统计发现侧柱撞的致死率高于侧面碰撞,才备受重视与极力研究,其中,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FMVSS214)已明确规定车辆上市必须通过侧柱碰工况,欧洲第三方的新车评价标准(EuroNCAP)也于2009年增加车辆侧柱撞的耐撞性加分项,直至2012年再增加考虑乘员伤害指标,再演变到2015年对侧柱碰的角度(90度转为75度)、速度(29kph转为32kph)进行加严,国内外专家对此均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来改善,至今对单个驾驶乘员的保护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对于座椅侧气囊的保护性能尤其重要,经过几年的努力,从无法获得满分至可以取得满分。根据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与致死率数据有明显下降,证明车辆制造业者与消费者对于安全的重视,社会层面上降低了致死率与经济损失;而目前我国尚未对侧柱碰进行任何约束,同时中国新车评价标准 (ChinaNCAP)亦尚未考虑侧柱碰工况,但我国汽车产量与经济价值已蝉联多年世界之冠,后续势必增加侧柱碰的安全规范,一方面提高车辆的安全配置;另一方面保护乘员安全,降低道路安全伤亡率与经济损伤。所以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模拟的台车设备为其重要,亦是为了提升我国车辆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包括:
安装架,其底部设置有滚轮;
框架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框架组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外部;所述框架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
金属架,若干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前端和末端;
上顶梁,倾斜固定在安装架的内部,所述上顶梁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刚性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上活动连接有金属框,所述金属框在外力的作用下能随连接架同步作前后运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框架上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为刚体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长度相同,且均短于所述第四框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刚性连接为铰链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架为三组,包括第一组金属架、第二组金属架和第三组金属架,所述第一组金属架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组金属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第一组金属架与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三组金属架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末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及其上顶梁、金属框和金属板均为不可变形刚性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9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轮机排烟压力测量装置
- 下一篇:路径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