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2030.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4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锋;王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2 | 分类号: | F01M1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油管 过渡管 增压器 润滑回油管 不锈钢管 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震动 耐磨性 接合部位 生产效率 软管 不良率 空间形 总成本 超差 法兰 渗漏 弯管 直管 松动 装配 一体化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属于增压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通过过渡管连接在一起,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均设有法兰,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均由若干节直管和若干节弯管连接而成,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过渡管为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过渡管的一端与第一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回油管的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强度高,抗渗漏好、耐磨性较好,能缓解发动机震动带来的冲击,防止接合部位松动,在装配的时候减少空间形位不良以及空间尺寸超差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不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油管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属于增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多数汽车都有回油管,在燃油泵供油给发动机,形成一定压力除了正常供给燃油喷嘴喷油后,剩余的燃油通过回油管路送回到油箱,当然还有碳罐收集的多余的汽油蒸汽也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回油管可以把多余的油回到油箱,可以起到排解汽油的压力,还可以减少油耗。回油管在汽车上的布置比较特殊,如果回油管发生泄漏或堵塞,将引起种种意想不到的故障。回油管是排除发动机故障的一个“窗口”,通过回油管可以巧妙地检查、判断发动机的不少故障,其基本检查方法如下:拆开回油管检查,快速判断燃油系统的工作状况,要想了解电喷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燃油压力是否正常,在没有燃油压力表或燃油压力表接入燃油管路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通过观察回油管的回油情况间接地加以判断。具体方法是:把回油管脱开,然后启动发动机,观察回油的情况。如果回油比较急,说明燃油压力基本正常;如果回油软弱或者没有回油,说明燃油压力不足,需要检查、修理电动燃油泵、燃油压力调节器等零部件,检查时,要用胶管将回油管流出的燃油导入容器内,防止污染环境和发生火灾,因此需要一种回油管,结构要简单,强度要高,还要方便拆卸维修,同时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结合部位脱落和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结构要简单,强度要高,还要方便拆卸维修,同时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结合部位脱落和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包括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通过过渡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均设有法兰。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均由若干节直管和若干节弯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过渡管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法兰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法兰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直管孔,所述法兰的中部设有一个直管孔。
优选的,所述直管孔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的最大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一回油管穿进所述直管孔,所述第一回油管与所述直管孔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法兰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的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括酸洗层、环氧树脂涂层、磷化膜层和Ni-Al基合金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回油管表面设有耐磨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采用一体化设计便于加工成型,提高装配效率,增大回油管的结构强度,两个进油管中间设置一节过渡管,过渡管采用橡胶管,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接合部位松动以及磨损,回油管两端采用法兰连接,结合比较稳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2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预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蕊式车用机油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