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及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6814.1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3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鹂;许皓;梅震;甘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19/3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邹桂敏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弧状连接部 后叉 拱形连接部 减震自行车 减震效果 向后延伸 新型柔性 前叉 延伸 柔性铰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 座椅连接部 自行车 方向设置 上下设置 装置结构 波浪形 持续性 侧边 保养 | ||
一种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及自行车,包含一横梁,在横梁的前端下方设置有前叉,横梁的后端形成后叉下部,横梁的上方向后延伸后并向横梁延伸形成一拱形连接部,拱形连接部的后侧上连接有一弧状连接部,弧状连接部的上部向后延伸形成座椅连接部,弧状连接部的下部向后延伸形成后叉上部,后叉上部与后叉下部的末端均为U型,两个U型上下设置且末端分别相连;前叉的中部、两个U型上的共四条侧边的中部、弧状连接部的上部的中部均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设置为波浪形柔性铰链结构。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清理、保养,减震效果持续性好、减震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机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及基于此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减震器主要有圆柱弹簧减震器以及液压式减震器,分别广泛运用于自行车体中的车架部分和前叉架部分。圆柱弹簧减震器是利用弹簧储能原理,在受到冲击时吸收能量减缓冲击力进行减震;液压式减震器是采用小孔节流产生阻尼的原理进行减震。这两种减震器都有着运动幅度大,减震效果较好的优点;但由于其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在后期的调节、清理、保养环节都会造成不便,并且在缺少保养的情况下,其减震效果会快速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弹簧减震器以及液压式减震器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在后期的调节、清理、保养环节都会造成不便,并且在缺少保养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会快速下降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及基于此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包含一横梁,在横梁的前端下方设置有前叉,横梁的后端形成后叉下部,横梁的上方向后延伸后并向横梁延伸形成一拱形连接部,拱形连接部的后侧上连接有一弧状连接部,弧状连接部的上部向后延伸形成座椅连接部,弧状连接部的下部向后延伸形成后叉上部,后叉上部与后叉下部的末端均为U 型,两个U型上下设置且末端分别相连;前叉的中部、两个所述U型上的共四条侧边的中部、弧状连接部的上部的中部均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设置为波浪形柔性铰链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拱形连接部与弧状连接部的连接处至拱形连接部与横梁的连接处之间的拱形连接部为柔性材料制成;
拱形连接部远离所述横梁的前端的那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为U型结构,横梁穿过所述U型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所述U型结构的两侧边的末端相对的设置有脚踏板曲柄轴心固定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前叉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前叉和右前叉,左前叉和右前叉的下端相对的设置有前轮轮轴连接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两个所述U型的末端的连接处相对的设置有后轮轮轴连接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弧状连接部的上部末端上设置有座椅连接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中,所述横梁的前端内部形成一空心结构,用以设置车架与车把的连接机构与支撑轴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包含上述任一项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及基于此新型柔性减震自行车架的自行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清理、保养;将车架分离成若干部分,分别进行加工,然后焊接组装成的一个整体,由于没有使用机械组装结构,因此无需添加润滑及后期保养也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减震效果持续性好;该实用新型是利用自行车架的整体变形来达到减震效果,因此相对于传统自行车减震系统能产生更大的变形量,减震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6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字流线型结构的折叠电动车车架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后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