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0223.5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2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宫驿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24 | 分类号: | B07C5/24;B60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齿轮 机器人本体 脚轮 拉杆 称重传感器 托盘 自动分类 移动式 齿条 货物 机器人 分类放置 连接弹簧 使用效率 安装板 导料板 上转轴 称重 内壁 外壁 转轴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拉杆和脚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托盘,且托盘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安装有齿条,且齿条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的内壁均固定有转轴,且第三齿轮上转轴的外壁固定有导料板,所述拉杆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板,且拉杆的上方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且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脚轮的顶部与机器人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脚轮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设置有称重传感器,这样便于对放置的货物进行称重,进而便于根据货物的重量对货物进行分类放置,提高该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加快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物流中所使用的机器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机器人不能对货物进行称重,不能根据货物的重量对货物进行分类存放,而且货物在投放时不容易从托盘上落下,降低了对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不能对货物进行称重,不能根据货物的重量对货物进行分类存放,而且货物在投放时不容易从托盘上落下,降低了对机器人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拉杆和脚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托盘,且托盘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安装有齿条,且齿条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的内壁均固定有转轴,且第三齿轮内侧的转轴的外壁固定有导料板,所述拉杆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板,且拉杆的上方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拉杆的右侧连接有卡槽,且卡槽与机器人本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且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脚轮的顶部与机器人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脚轮的底部设置有轨道,所述称重传感器(14)、电动伸缩杆(12)、脚轮(16)的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盘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连接板与齿条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弹簧与机器人本体的内壁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内部的转轴与机器人本体的内壁均为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与第三齿轮上的转轴为焊接连接,且导料板的右侧呈“凹”状。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右端为“T”形结构,且拉杆通过卡槽与机器人本体构成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式自动分类机器人,
(1)连接板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这样便于对放置的货物进行称重,进而便于根据货物的重量对货物进行分类放置,提高该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2)设置有导料板,且导料板的右端为“凹”状,并且导料板与第三齿轮上的转轴焊接连接,这样在不影响第三齿轮转动的情况下,还可以使货物沿着到连板进行投放,使货物下落的更加平稳;
(3)设置有拉杆,且拉杆通过卡槽与机器人本体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拉杆的右端为“T”形结构,这样可以使连接板升降的更加稳定,避免连接板出现晃动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该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宫驿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宫驿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0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