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CR柴油发动机催化消声净化器尿素汽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3598.0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2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柳成林;刘光文;吴斌;刘建禹;吴勇;席志宏;杨晓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光文;刘柳成林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素 尿素液 汽化容器 电热丝 输送管 添蓝罐 柴油发动机 消声净化器 汽化装置 陶瓷内管 催化 加热 汽化 发动机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 催化净化器 催化消声器 催化转化率 催化净化 调整电压 废气混合 技术进步 技术瓶颈 接入电源 绝缘保温 气体喷口 双层罐体 陶瓷外管 喷嘴 保温棉 计量泵 可控硅 耐高温 上套 套住 余热 贮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CR柴油发动机催化消声净化器尿素汽化装置。包括贮存尿素液的添蓝罐、输送尿素液的尿素输送管、汽化容器及气体喷口,添蓝罐为双层罐体结构,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余热加热添蓝罐中的尿素液,汽化容器是在计量泵至催化净化器这段尿素次级输送管上套装有陶瓷内管,在陶瓷内管外安装有电热丝,在电热丝上包裹有耐高温及绝缘保温棉,再用陶瓷外管套住保温棉,电热丝接入电源,通过调整电压、电流的可控硅来调整温度。尿素液在尿素次级输送管中被汽化容器加热而汽化,尿素液成为了尿素气,进入催化消声器中与废气混合均匀,提高了催化转化率,摒弃了高精密度喷嘴的使用,突破了氨参与催化净化过程的技术瓶颈,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CR柴油发动机催化消声净化器尿素汽化装置 ,属于汽车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催化消声净化器是车用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关键部件,是保证车辆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法规要求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含有有害气体的尾气,通过催化转化器中催化剂的作用进行氧化与还原反应,变成无害气体排到空气中。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氨气的参与,才有利于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转化为水及无害气体,而氨的参与形式,是由尿素转变而成,尿素溶液经尿素喷嘴来实现尿素喷射雾化,雾化后的尿素雾形成极细小的均匀微粒,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迅速转化为氨气而参与到尾气的催化净化过程中,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件是尿素喷嘴,尿素喷嘴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达不到精度要求,在尿素喷雾中极易形成尿素结晶,堵塞喷嘴。目前该精密件只有德国博世公司、德国大陆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的产品才能做到精度要求,国产的尿素喷嘴由于孔的误差大,在喷射过程中经常雾化不均匀导致出现结晶现象。目前国家对尾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2020年将要全面实现国六标准排放,时间越来越近,而高精密度喷嘴技术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因此,提供一种代替高精密度尿素喷嘴的装置,在柴油发动机的催化净化器中取代高精密度尿素喷嘴的使用,是催化净化技术的进步。经过检索,还未发现有除了尿素喷嘴外,其他使得尿素在催化净化器外汽化的装置的技术披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柴油发动机催化消声净化器尿素汽化装置,使得尿素能在催化净化器外汽化成均匀细小微粒,再以尿素气体形式进入催化净化器,克服传统尿素汽化所存在的需要精密喷嘴的不足,及易形成尿素结晶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述的具体技术措施。一种SCR柴油发动机催化消声净化器尿素汽化装置,包括贮存尿素液的添蓝罐、输送尿素液的尿素输送管、汽化容器及气体喷口,所述添蓝罐为双层罐体结构,在罐体的两个侧面的外侧及底部分别设置有罐体左夹层、罐体右夹层和罐底夹层,罐体左夹层、罐体右夹层和罐底夹层相通,在罐体右夹层内安装尿素初级输送管,尿素初级输送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添蓝罐液位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集成盖上,下端与液体输出管连接,液体输出管与设置在添蓝罐内部的过滤器连接,罐体右夹层上端设置有热水进口,罐体左夹层的上端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尿素输送管包括尿素初级输送管和尿素次级输送管,尿素次级输送管的一端与尿素初级输送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气体喷口与催化净化器连接,中间还连接有计量泵;所述汽化容器是在计量泵至催化净化器这段尿素次级输送管上套装有陶瓷内管,在陶瓷内管外安装有电热丝,在电热丝上包裹有耐高温及绝缘保温棉,再用陶瓷外管套住保温棉,电热丝接入电源,通过能调整电压、电流的可控硅来调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光文;刘柳成林,未经刘光文;刘柳成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3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