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盖水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5972.2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6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向本杰;王鹏程;覃文;王志刚;余晓强;黎华文;兰棠洁;刘文元;田战胜;张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张静轩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排气孔 下水套 气缸盖 上水套 进气 排气 中间隔板 本实用新型 气缸盖水套 底板 倾斜角度地 沸腾现象 缸盖水套 散热效率 冷却液 排出 下层 连通 上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包括上水套、下水套以及中间隔板。上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上层;下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下层;中间隔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中间隔板又包括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及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多个排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一侧;多个进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一侧;其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连通于上水套和下水套。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可以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顺利排出,避免下水套的冷却液的沸腾现象,大大提高了气缸盖底板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内燃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TOP-DOWN冷却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发动机由于排放和油耗的要求,发动机爆发压力越来越高,但爆发压力的提高也就要求气缸盖的强度和刚度相应的进行提高。为了提高气缸盖强度和刚度,一般需要增大对气缸盖底板的冷却,防止温度过高后气缸盖的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因此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水套一般都设计为上下两层,通过增加中隔板将水套分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来提高气缸盖底板的冷却液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一般来说,当发动机运转后,燃料燃烧的热量需要通过气缸盖底板传递给气缸盖内的冷却液。当缸盖底板受热后,流动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冷却液由于在气缸盖内流动压力会产生变化,或多或少的溶入防冻液中的气泡会由于压力的变化而析出,当气泡聚集在中隔板处而无法排出时,聚少成多的气泡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气泡挤占下层水套的容积,致使下层水套的冷却液减少,从而导致下层水套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而产生沸腾,从而降低了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使得发动机底板温度进行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层程度机械性能下降,而使得气缸盖底板开裂。
如图3至图4所示,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局部侧视示意图。使用TOP-DOWN冷却方式的现有技术气缸盖6′由于冷却液从上往下流动,现有技术上水套1′和现有技术下水套4′之间的现有技术中隔板2′采用水平设置,且没有设置排气孔,这样不利于气泡通过现有技术上水道3′从下水套排入上水套,导致气泡无法排出,气泡聚集在下水套会导致下水套的冷却液减少,从而致使下水套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进而沸腾。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包括上水套、下水套以及中间隔板。上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上层;下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下层;中间隔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中间隔板又包括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及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多个排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一侧;多个进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一侧;其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连通于上水套和下水套。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位于中间隔板的倾斜的高处一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用以将下水套产生的气泡排入至上水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中间隔板采用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设置,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会聚集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边,同时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使下水套的气泡可以很顺利地排到上水套,最后气泡通过气缸盖顶部排出发动机,避免了下水套的冷却液的沸腾,提高了气缸盖下底板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5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缸盖组件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引擎汽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