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9696.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4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新;宁平华;熊勇;邹晓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匝道桥 交叉口 横向道路 纵向道路 道路改造 车行道 净空 隆起 掉头 互通 本实用新型 交通用地 平面投影 人行天桥 双向车道 行人车辆 车道 增设 占用 延伸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第一匝道桥位于丁字交叉口的左侧,其延伸方向与横向道路相同且为双向车道,并在其下方形成第一掉头口。第二匝道桥分别在纵向道路的右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上车行道形成入口和出口,第二匝道桥的下方位于纵向道路上形成第二掉头口。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的平面投影均只占用道路的部分车道。这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无须扩展交通用地的情况下降低了丁字交叉口全互通立交对净空的要求,满足目前绝大部分限用地、限净空的道路改造需求。还可以增设人行天桥,实现了行人车辆全互通。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改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的丁字交叉口设置全互通立交,相比于半互通立交和灯控交叉口,全互通立交可以提供一种在一个节点实现转向功能而不必绕行、不必受红绿灯的限制基本没有时间延误。在改造项目中,城市道路的限制条件是比较多的,限制主要来源于两点:平面用地和竖向净空。城市道路的用地范围基本没有向外扩展的可能性,一般是在道路范围内设置沿道路纵向上的桥梁或隧道,没有设置转向匝道的条件。而且当需要增设立交时,一般不能超出现有道路范围,或者超出的范围非常有限,这也成为互通立交的瓶颈。
城市道路立交改造项目的设计还受到竖向净空的限制,对于已经通车的城市道路路基段,很多时候其上是高速公路或者其他城市道路的高架桥,立交设计在后,二者的竖向净空关系无法很好协调。出于环境影响、经济因素等的考虑,大部分情况是高架桥到地面的净空小于设置两层的高度,有的是一层的高度,有的是比一层大一些的高度。而大多数互通立交形式,实现多个方向的转向,需要多层的净空。再者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较多,而且已有高架桥的存在,使得利用隧道解决转向交通功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项目投资也同时受限时。特别是中心城区,出于景观、振动、噪音、周边居民的诉求、投资等各方面的考虑,要尽量缩小立交的规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向外拓展用地、净空要求小、全互通的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侧边与纵向道路相交形成丁字交叉口,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纵向道路包括左车行道和右车行道,第一匝道桥的延伸方向与横向道路相同,第一匝道桥位于横向道路中间且为双向车道,第二匝道桥为单向车道并连接横向道路与纵向道路,第一匝道桥在横向道路上依次形成第一端口、第一掉头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位于纵向道路的左侧,第二匝道桥分别在纵向道路的右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上车行道形成入口和出口,第二匝道桥的下方位于纵向道路上形成第二掉头口,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的平面投影共同占用横向道路的部分上车行道,第二匝道桥的平面投影占用纵向道路的部分右车行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匝道桥与第二匝道桥的平面投影没有相交。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匝道桥与第二匝道桥的出口之间至少留有一条车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匝道桥的出口位于第一掉头口和丁字交叉口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掉头口与丁字交叉口的距离为300米,并位于第一匝道桥下的中间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匝道桥下的掉头口净空为3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包括人行天桥,人行天桥横跨纵向道路并分支连接到横向道路的对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匝道桥下方处设有绿化带,绿化带位于纵向道路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人行天桥穿过第二匝道桥并跨过绿化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9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