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容器罐体及罐式集装箱、卧式储罐、公路罐车、铁路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8132.7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2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贤;何远新;吕长乐;胡海滨;刘凤伟;杨清义;熊珍艳;卢海;霍海波;李永莉;费锦华;黄圣;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88/12;B60P3/22;B61D5/06;F17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带 连接板 吊带装置 管状支撑 容器罐体 内容器 罐式集装箱 罐车 铁路罐车 外壳固定 卧式储罐 固定端 滑动端 本实用新型 罐体结构 外壳筒体 应力分布 右端封头 左端封头 公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罐体及罐式集装箱、卧式储罐、公路罐车、铁路罐车,容器罐体包括:内容器、外壳、固定端吊带装置及滑动端吊带装置,固定端吊带装置包括:第一吊带、第一吊带连接板及第一管状支撑,第一吊带的端部分别固定一第一吊带连接板,第一吊带连接板与外壳固定连接,第一管状支撑的一端与内容器的右端封头固定连接。滑动端吊带装置包括:第二吊带、第二吊带连接板及第二管状支撑,第二吊带的端部分别固定一第二吊带连接板,第二吊带连接板与外壳固定连接,第二管状支撑的一端与内容器的左端封头固定连接。该容器罐体有效改善了内容器及外壳筒体部位的应力分布,增强罐体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容器罐体及罐式集装箱、卧式储罐、公路罐车、铁路罐车。
背景技术
深冷液体储运设备是一种由低温罐体及其支撑等附属装置组成的,专门用于储存和运输深泠液体的容器设备,在工作时容器内部温度非常低,可达到-160℃以下。罐体是深冷液体储运设备中的核心装置,通常由内胆、外壳以及内胆、外壳之间的连接固定装置组成。其中,内胆用于储存深泠液体,外壳与内胆套合后形成封闭夹层,将夹层抽真空后形成真空后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用于保证内胆的工作温度。随着液化天然气(Liquid NatureGas,简称LNG)市场的蓬勃发展,LNG储运设备备需求急剧增加,设备制造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此各厂商都在努力强化产品的质量,以提升竞争力。
传统低温容器罐体为保证内胆很好的悬空固定在外壳之内,通常采用沿筒体径向分布的柱状支撑,一端与外壳连接,另一端与内胆连接。内胆和装载介质的重是载荷以及运动过程中的惯性载荷经由柱状支撑传递到外部,从而实现了内胆的悬空固定。柱状支撑数量一般为8个,简称8点支撑。
八点支撑位于内、外壳体圆柱筒节上,且呈点状受力支撑模式,所有载荷均由八点支撑承担,会在支撑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特别是当内胆采用应变强化罐体时,由于应变强化后会在支撑部位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叠加,有导致该受力部位失效的风险,增加了设计难度。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低温容器罐体在支撑部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该支撑部位存在失效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容器罐体及罐式集装箱、卧式储罐、公路罐车、铁路罐车,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温容器罐体的支撑部位存在失效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器罐体,包括内容器及外壳,还包括:固定端吊带装置及滑动端吊带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端吊带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一端的封头与所述内容器的封头之间,所述固定端吊带装置连接所述内容器的封头,将所述内容器的一部分重量传递到所述外壳上;
所述滑动端吊带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封头与所述内容器的封头之间,所述滑动端吊带装置连接所述内容器的封头,将所述内容器的剩余重量传递到所述外壳上。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端吊带装置包括:第一吊带、第一吊带连接板及第一管状支撑,所述第一吊带的端部分别固定一所述第一吊带连接板,所述第一吊带连接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状支撑的一端与所述内容器的封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状支撑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吊带的中部;
所述滑动端吊带装置包括:第二吊带、第二吊带连接板及第二管状支撑,所述第二吊带的端部分别固定一所述第二吊带连接板,所述第二吊带连接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状支撑的一端与所述内容器的封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状支撑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吊带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吊带包括第一圆环体及多条第一带板,其中:
所述第一圆环体与所述内容器及所述外壳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管状支撑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圆环体的内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8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