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的多路电磁阀调压气动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3874.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4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胡前;谢文;张鑫;张明;徐贤;李淼;陈玉俊;谢毅;王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44 | 分类号: | F02B33/44;F02B33/32;F02D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王春娇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位三通电磁阀 喷嘴 压缩空气罐 气动增压 三通阀 电子控制单元 多路电磁阀 增压装置 压气 出口 发动机进气 压力传感器 进气压力 柔性调节 智能 传感器 电连接 有压力 气路 进口 响应 | ||
一种智能的多路电磁阀调压气动增压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罐(4)、电子控制单元(8)、喷嘴(11)/气动增压阀(12)、三位三通电磁阀(7)和三通阀(6),喷嘴(11)安装在气动增压阀(12)上,喷嘴(11)朝向发动机进气方向,压缩空气罐(4)出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Ⅰ(5),压缩空气罐(4)出口与三通阀(6)进口连接,三通阀(6)两个出口分别与三位三通电磁阀(7)两个进口连接,三位三通电磁阀(7)出口与喷嘴(11)连接,压力传感器Ⅰ(5)、三位三通电磁阀(7)和气动增压阀(12)分别与电子控制单元(8)电连接。实现了进气压力的柔性调节,加快了气路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智能的多路电磁阀调压气动增压装置,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整车气动增压装置通常将高压空气在特定工况下(如起步、急加速等)直接经由空气喷射阀注入进气总管;与此同时关闭气动增压阀防止注入的高压空气回流至增压器侧,同时为增压器侧提供封闭压缩腔帮助快速提高进气压力;当监测到增压器工作效率满足当前进气要求时,打开气动增压阀切换至由增压器正常供气,由此解决了因增压器响应迟滞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现有的整车气动增压装置也进行了压缩空气喷射改良,其通过布置多个压缩空气流通路径、每条压缩空气流通路径通过电磁式开关阀控制薄膜阀实现主气路的通断,再通过不同流量组合的喷射控制来达到压缩空气喷射速率的调控。
但是,因现有的整车气动增压装置通过直接将高压空气注入进气总管实现气动增压,大量的压缩空气注入会引起发动机输出扭矩的陡增,且在气动增压阀打开切换至增压器供气时,也会造成输出扭矩的瞬态抖动;上述输出扭矩的瞬态波动严重影响了驾驶舒适性,且由于空气喷射流量的不可控,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压缩空气的浪费,增加了增压器功耗。同时,虽然现有的整车气动增压装置通过布置多个压缩空气流通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压缩空气喷射流量的控制,但需额外布置多条空气流通路径,且在每条空气流通路径上增加了电磁式开关阀和薄膜阀以达到不同空气流量的通断控制,加大了气动增压装置的制造工艺和成本,同时也带来了装置的可靠性问题;且其通过电磁式开关阀的频繁通断控制薄膜阀的开闭实现主气路的气量控制,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电磁式开关阀通断产生低高压空气控制气路从而造成薄膜阀前后压差的变化,进而实现薄膜阀的开闭动作,而这样的气路串联控制方式造成了响应的延迟,且空气流通路径上薄膜阀的通断仅仅只能给系统增加固定的不同组合的控制流量,无法在某一时刻为系统提供任意流量增量,调控柔性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气动增压装置存在的导致发动机输出扭矩陡变、调控柔性度不够等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的多路电磁阀调压气动增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的多路电磁阀调压气动增压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罐、电子控制单元、喷嘴和气动增压阀,所述的气动增压阀设置在进气总管上且其位于中冷器和增压器后,所述的喷嘴安装在气动增压阀上,喷嘴朝向发动机进气方向,还包括有三位三通电磁阀和三通阀,所述的压缩空气罐出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Ⅰ,压缩空气罐出口与三通阀进口连接,所述的三通阀两个出口分别与三位三通电磁阀两个进口连接,所述的三位三通电磁阀出口与喷嘴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Ⅰ、三位三通电磁阀和气动增压阀分别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气动增压阀的蝶阀前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Ⅱ,气动增压阀的蝶阀后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Ⅲ,所述的压力传感器Ⅱ和压力传感器Ⅲ分别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3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