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交叉路口智能激光导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3539.0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9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恢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恢渡;陈卓;陈越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E01F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感应器 道路交叉路口 红绿灯信号 导向系统 交叉路口 智能激光 机动车 激光 激光打标装置 激光发射装置 绝缘金属外壳 激光发射 激光接收 交通规则 控制系统 三色激光 信号同步 智能导向 发射 闯红灯 激光束 有效地 三色 反射 车流 醒目 外部 | ||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智能激光导向系统。它是在绝缘金属外壳1中,控制感应器2与激光发射装置3相连,控制感应器2同时还与激光打标装置4相连。并且,控制感应器2与外部的红绿灯信号控制系统相连并信号同步。每一个激光发射桩与红绿灯信号同步地向对应的激光接收反射桩发射红、绿、紫三色激光。本激光智能导向系统不仅发射的三色激光束能够更醒目、更有效地导向交叉路口的车流、人流,尤其是对强闯红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以激光打标的方式进行惩罚性约束,真正地让通过交叉路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从而真正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行人、车辆的导向系统,尤其是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智能激光导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道路交叉路口都是由红绿灯指挥通行的导向系统,或者由交警在路口中央用手势来指挥车辆和行人。这两种方法都有效地疏通了交叉路口的拥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不足:1、红绿灯交通指挥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交通指挥系统,它有效地规定了交叉路口的车辆行人的通行规则,既保障了车辆行人的有效通过,也保护了车辆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车辆也膨胀式增加,由于每个司机和行人的素质各不相同,很多车辆和行人并不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强行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屡见不鲜。特别是那些驾驶电动车、摩托车的,以及骑自行车的和一些行人,根本无视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意识非常薄弱,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强闯红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虽然红绿灯前都有摄像头来拍摄闯红灯的车辆,但是,摄像头拍不了驾驶电动车,摩托车的以及骑自行车的和行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车辆因为害怕闯红灯而扣分罚款,还是比较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那些驾驶非机动车的和行人知道摄像头管不了他,所以抱有极大的侥幸心理,而事故往往就发生在那一瞬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克服现有的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智能激光导向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现有的红绿灯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能对行人或者车辆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性约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保护箱里,控制感应器既与激光发射装置相连,又与激光打标装置相连。控制感应器控制激光发射装置与红绿灯系统同步地变换发射出红、绿、紫三色激光束。当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红色激光束的时候,控制感应器同时启动了激光打标装置。在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红色激光束的期间,控制感应器如果侦测到有行人或者车辆越过禁止线,启动的激光打标装置将在0.1秒时间内向越过禁止线的行人或者车辆发射打标激光束,将会在行人身上或者车辆上留下越过禁止线的印痕,达到对行人或者车辆越过禁止线行为的一种强制惩罚性约束和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发射的红绿紫色的激光信号比传统的红绿灯更灿烂更耀目更容易引起注意,在晚上,路口的红、绿、紫色激光也给城市的夜景增添美丽的色彩。2、如图4所示,发射的红、绿、紫色激光就在车道停止线和上方,很容易看到,不再有因为前方是一辆高大的车辆导致后面的小车误闯了红灯的情况。三、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打标装置,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和行人采用激光打标措施,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不敢越禁止线,真正有效地杜绝路口的交通事故,让每个人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这种自觉性的养成必须要有惩罚性措施来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道路交叉路口的俯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激光发射桩的内部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接收反射桩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桩,激光接收反射桩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恢渡;陈卓;陈越,未经陈恢渡;陈卓;陈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3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地感线圈传感模块
- 下一篇:公交车到站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