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5195.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2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井芹宁;郝爱民;赵敏;原口智和;吴明江;张业建;夏冬;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8;B01F3/0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符莹莹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毒素 臭氧发生器 处理装置 蓝藻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紫外线灯 导入管 反应室 臭氧 氧气 室内 反应室相通 臭氧处理 二次污染 蓝藻处理 效果稳定 运行维护 出水管 进水管 耗能 成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它包括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生器内输送氧气的氧气导入管。本蓝藻毒素处理装置以紫外线灯和臭氧处理蓝藻毒素,处理费用低、耗能低,且处理水量大,二次污染小,适用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单,工艺成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蓝藻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蓝藻处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藻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逐渐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能引起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其中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的一个典型特征,目前国内外除藻技术在处理蓝藻时,通常会打碎其细胞壁,当遇到有毒素的蓝藻时无法对其毒素进行处理,而蓝藻细胞的细胞壁破裂会导致蓝藻细胞内的毒素(例如微囊藻毒素)流出,毒素溶于水,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同时蓝藻细胞内的毒素释放后,毒素溶于水,分解加快,腐烂加快,增殖加快,从而产生致癌物质,水体散发出异臭,污染环境。
例如超音波分散装置,在处理蓝藻是通过超音波打碎蓝藻细胞的细胞壁,使蓝藻细胞的细胞壁成为空壳,而毒性物质游离在水中,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毒素,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另外现有蓝藻处理装置的蓝藻处理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消除蓝藻毒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包括有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生器内输送氧气的氧气导入管。
实际应用中,可将经过现有的蓝藻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液体通过进水管通入反应室内,再由紫外线灯照射,消除溶于液体内毒素,同时臭氧发生器将氧气转换成臭氧,并将臭氧导入反应室内形成微细气泡即纳米气泡,产生负压并与液体混和,从而达到处理蓝藻毒素的效果,避免毒素溶于水,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另外蓝藻毒素处理装置以紫外线灯和臭氧处理蓝藻毒素,处理费用低、耗能低,且处理水量大,二次污染小,适用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单,工艺成熟。
其中,臭氧导入管与反应室的接口处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臭氧导入管贯穿反应室,且伸入反应室内。紫外线灯可以为内置电池或者外接电源的led灯,在其外可以罩设有透明防水套。透明防水套的设置,可以提高紫外线灯管直接水下使用时的耐用性,提高蓝藻毒素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室为圆柱形且所述反应室包括一侧面成开口设置的左筒体和右端盖,所述右端盖盖合在所述左筒体上时能和所述左筒体构成密闭容器。
其中,左筒体和右端盖为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反应室为圆柱形,不仅材料,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反应室为圆柱形,在单位时间里能通过水的能力更大,且反应室的管壁受力均匀,不容易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线灯包括紫外线灯泡和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泡设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右端盖上凸设有固定支杆,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所述固定支杆上。
另外,固定支杆与右端盖成同轴设置。其中紫外线灯管为低气压灯,且在紫外线暴露量为1000mJ/cm2处理蓝藻毒素的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5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