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5195.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2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井芹宁;郝爱民;赵敏;原口智和;吴明江;张业建;夏冬;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8;B01F3/0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符莹莹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毒素 臭氧发生器 处理装置 蓝藻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紫外线灯 导入管 反应室 臭氧 氧气 室内 反应室相通 臭氧处理 二次污染 蓝藻处理 效果稳定 运行维护 出水管 进水管 耗能 成熟 | ||
1.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生器内输送氧气的氧气导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为圆柱形且所述反应室包括一侧面成开口设置的左筒体和右端盖,所述右端盖盖合在所述左筒体上时能和所述左筒体构成密闭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灯包括紫外线灯泡和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泡设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右端盖上凸设有固定支杆,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所述固定支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导入管包括与所述反应室外侧相通的第一氧气导入管和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第二氧气导入管,所述的第二氧气导入管贯穿所述左筒体的侧壁且靠近所述右端盖,所述臭氧导入管贯穿所述左筒体的左端壁且与所述右端盖成相对设置,所述臭氧导入管位于所述第二氧气导入管的下方。
5.一种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乱流混和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蓝藻毒素处理装置,所述的加压乱流混和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柱筒、加压泵以及设于所述加压泵上的吸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的柱筒内设有与所述柱筒内腔相通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上设有能向所述柱筒内表面进行喷浇的喷嘴,所述的柱筒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相连,在另一端上设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所述进水管通过连接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输出管的下方,所述蓝藻毒素处理装置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相邻的所述蓝藻毒素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相连,各个所述蓝藻毒素处理装置成等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筒通过隔断板将所述柱筒分割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与所述出液管相连,所述的右腔室与所述输出管相通,所述空心管的一端成开口设置,另一端成闭口设置,所述的空心管贯穿所述隔断板且所述空心管的开口端与所述左腔室相通,所述左腔室的下方设有排出管,在所述排出管上设有排出管阀门,所述的输出管上设有输出管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设于所述右腔室内,所述的喷嘴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喷嘴在所述空心管的外壁上成均匀分布,所述喷嘴外罩设有能向所述柱筒内表面进行喷浇的混和管道,在所述混和管道上设有贯穿所述柱筒外壁的进管,所述的进管一端与所述混和管道相通,另一端通向所述柱筒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端盖,所述左端盖设置在所述左腔室的左端并能使所述左腔室成密闭设置,所述左端盖上凸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柱筒内壁成间隔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以所述左端盖的轴线为阵线成圆周阵列分布,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下方且朝向所述出液管成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一端与所述左端盖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隔断板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蓝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和储气室,所述通气管贯穿所述左腔室的外壁,且一端靠近所述出液管的管口,另一端与所述储气室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51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