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9212.2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4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驰宇;陈佩雨;李代金;黄闯;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液态制冷剂 温度调节装置 系统循环回路 液化水箱 本实用新型 微型高压泵 散热装置 制冷工质 蒸发器 液态制冷工质 气体压缩机 传统空调 流动动力 外界空气 系统结构 液态形式 制冷效果 增压 集液器 冷凝器 换热 蓄存 能耗 压缩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由系统循环回路、工质液化水箱和散热装置组成;系统循环回路中冷凝器与集液器置于工质液化水箱中,工质液化水箱中蓄存冷水,保证制冷工质以液态形式输送至微型高压泵中;微型高压泵为液态制冷工质增压,输送至蒸发器中,蒸发器通过散热装置加强与外界空气换热,迅速降低空气温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温度调节装置相比,以压缩液态制冷剂代替传统空调的气体压缩机为系统循环回路提供制冷工质流动动力,系统结构简单、尺寸小、压缩能耗更低,制冷效果更佳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空调的使用量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电力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一般城镇家庭中,空调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45%,全国一年的空调耗电量达到了500亿kW·h,电力负荷相当大。与此同时,我国西北部等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昂贵的空调的费用及耗电量大的特点使得空调的普及率还相当低。
传统的空调系统内部均采用制冷工质为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一个循环过程,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工质经过气体压缩机的压缩过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凝放热,通过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释放压力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是液体的几百甚至上千倍,传统的空调系统气体压缩机耗能较大,效率较低。
水冷散热也为温度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但在一些电子器件散热的特殊场合中,如发动机、CPU和机柜的水冷散热,极有可能因为工质的泄露导致硬件的损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专利CN107976100A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双井换热空调,将夏天收集的高温能源集中存放于地下深井中,于冬天制暖时再将热量利用,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但设备复杂,开发成本高;发明专利CN103158489A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采用压缩机压缩气体的方式实现制冷、制热和除雾三种模式,耗能较大。
如何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扩大使用场合和更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成为了温度调节装置的发展新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方案,满足普通家用及电子元器件等特殊场合的应用。利用微型高压泵压缩液态制冷剂代替传统空调的气体压缩机,减少系统循环过程的压力损失,并通过散热装置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确保安全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系统循环回路、工质液化水箱和散热装置。系统循环回路中的气态制冷工质与工质液化水箱中的蓄存冷水进行热交换,冷凝相变为液态,液态制冷工质经过微型高压泵增压在蒸发器中发生相变,通过散热装置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快速降低外界温度,达到温度调节效果。
所述的系统循环回路由冷凝器、集液器、微型高压泵、蒸发器、节流阀依次串联组成。制冷工质在回路中循环流动。装置工作时,高温高压气体经节流阀迅速降压进入冷凝器中放热凝结成低温低压液体,通过集液器储存多余液体,液态制冷剂经过微型高压泵的增压成为中温高压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蒸发为高温高压气体,再次流经节流阀完成一个循环。
所述系统循环回路中的冷凝器与集液器之间并入截止阀,三路导通以实现制冷工质可从截止阀处充填至系统循环回路内部。
所述系统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器与节流阀之间接入安全阀作为超压保护装置,系统循环管路压力超过允许值时,阀门自动开启,全量排放,压力降低到规定值时,阀门自动关闭,制冷工质继续流通。
所述工质液化水箱为长方体水槽,内部蓄存冷水,冷凝器与集液器放置其中并被冷水完全浸没,确保制冷工质以纯液态相进入微型高压水泵被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9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凉霸面板
- 下一篇:一种可燃冰低温实验室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