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及管片翻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4167.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8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光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475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片 翻转装置 翻片机 承重单元 铰接部 翻转 传动单元 连接单元 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 搬运设备 工作效率 驱动单元 移动单元 磕碰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及管片翻片机,涉及管片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管片翻转装置包括承重单元和设于承重单元两端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承重单元的第一铰接部和连接外界管片翻片机的第二铰接部;管片翻片机通过控制两个第二铰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管片翻转装置呈现不同的存在状态,管片随着管片翻转装置的存在状态的变化实现翻转。管片翻片机包括移动单元、驱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以及上述的管片翻转装置。本申请解决了管片翻转耗费人力和工时、工作效率低且翻转时管片易磕碰致损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片搬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及管片翻片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片制作完成后通常侧立摆放于管片堆场上,运输时需要将管片的内凹面朝上摆放于运输车辆上。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人工将钢丝绳捆绑在管片上或者由吊装夹具夹持住管片,然后起吊到车辆上方,再由人工调整方向,使管片倾斜后慢慢放下,实现内凹面朝上的效果,通常需要四个人同时操作。
首先,上述的管片翻转依赖人力,存在人力耗费大、翻转时管片易磕碰致损、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其次,由于管片包括标准块、连接块和封顶块,在尺寸上,封顶块与其它类型的管片相差较大,因此不方便将搬运和翻转封顶块的装置与搬运其它类型管片的装置统一到一台设备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片翻转装置,解决了管片翻转耗费人力和工时、工作效率低且翻转时管片易磕碰致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片翻片机,解决了管片翻转人力耗费大、翻转时管片易磕碰致损、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包括承重单元和设于所述承重单元两端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承重单元的第一铰接部和连接外界管片翻片机的第二铰接部;
所述管片翻片机通过驱动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管片翻转装置呈现不同的存在状态,管片随着管片翻转装置的存在状态的变化实现翻转。
优选的,所述承重单元包括承重轴,所述承重轴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
优选的,所述承重单元还包括承重体,所述承重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承重轴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承重单元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连接单元上,并控制所述承重体绕承重轴的轴线转动的幅度。
优选的,所述承重单元还包括套管,所述承重轴两端的承重体通过所述套管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承重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承重体上的第一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
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体铰接形成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
所述承重单元固接于第二连接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体在第一铰接部处设有通槽,所述第二连接体置于所述通槽中,并通过紧固件铰接在第一连接体上;所述通槽控制第二连接体相对第一连接体转动的最大角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连接单元上的第二耐磨层。
一种管片翻片机,包括移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移动单元上的驱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带动设于第一传动单元两端的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各包括两个输出方向相反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光,未经王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4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分子下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定位自动纠偏装车机